风险何在?
新的变化自然会引发外界对沃尔沃工会与新东家之间关系的担心。但截至目前沃尔沃工会与李书福代表的收购方还保持着蜜月期的关系。一方面,之前的大规模裁员是由福特完成的,李书福接手后并未做出任何刺激工会方面的举动;另一方面,沃尔沃的工会与美国底特律和韩国汽车行业的工会有着很大差异。
在高强度的国家体制保障下,沃尔沃工会无需以极端方法解决问题。从历史上看,沃尔沃的工会表现温和,极少出现大罢工。劳资双方通常会采用更温和、更合理的处理问题方法。关键在于,双方在很多立场上的观点较为接近。
“你如果能够在基本面上保证他的权益要求,并不会出现双方差异很大的情况。”瑞典投资促进署的大中华区副署长陈永岚告诉《环球企业家》:“如果像此次并购协议所说,沃尔沃仍然保持独立运营,我认为劳资双方的关系不会有太大变化。”
“我们要向他们敞开心扉,我们也要认真地去倾听他们在想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信息。西方企业的管理有它一套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要把中国那套东西拿过去,那一定是行不通的。” 李书福一直在努力向工会和外界传递他的诚意,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做到这些。
好消息是,沃尔沃的全新管理团队有助于维持之前与工会良好的合作关系。尽管前任沃尔沃CEO斯蒂芬·奥德尔(Stephen Odell)为代表的几名高官调回福特任职,但短期内不会对沃尔沃未来运营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福特自从2007年就已在沃尔沃实施模拟分离,即核心管理团队正职不在公司期间,由副职或适合人选履行正职的权力,培养属于沃尔沃自身的管理团队,为日后出售沃尔沃做好准备。完成收购后,原副首席财务官汉斯·奥斯卡森 (Hans-Oskarsson)立即成为公司代理首席财务官。在交割完成的同时,沃尔沃还宣布了新一届公司董事会成员。李书福得到了在沃尔沃工作近40年的汉斯-奥洛夫·奥尔森(Hans-Olov Olsson)担任副董事长。
但完成收购之后,李书福并没有把沃尔沃的实际运营大权交给一个拥有“沃尔沃血统”的经理人以期望平稳过渡,而是从公司外部挑选了前大众汽车北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雅克布(Stefan Jacoby)出任公司总裁兼CEO。这一举动并不符合完成并购后的通常做法,不由令人想到2005年收购IBM公司PC业务的联想集团。
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收购,被视为继联想之后,第二次中国企业得以完成对国际著名消费品牌的收购。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联想为收购后新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人选制定了特殊计划。收购之初,原联想总裁杨元庆担任董事长,同时聘用了IBM老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担任CEO近1年时间平稳过渡,随后从外部聘用来自戴尔公司的阿梅里奥(William Amelio)。2009年年初,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重返一线担任公司董事长,成长于中国市场的杨元庆成为CEO,此举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并诱发关于国际化人才风险的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