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并不是试图从隐私中发掘商机的唯一公司。在美国,4A广告公司、国家广告协会(ANA)、市场管理协会(DMA)、互动广告局(IAB)以及BetterBusinessBureau(BBB),它们都是Cye.com.cn在线广告业的重量级选手。就在Google拒绝涉足的10年中,这些机构已经对用户进行了追踪,建立了档案。为避免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出台限制性法规,2009年这个行业还自发地出台了一份长达41页的报告,提出7条自律原则。以此承诺,它们将不会涉及某些“敏感”类别,包括21cbr.com种族、宗教、性取向或健康等问题。
Google的企业文化和公众对它的期望,使它成为第一家允许用户访问,并编辑其所搜集的信息的公司。和竞争对手雅虎一样,它也将允许用户选择退出“行为定位广告”,它仍然不会主动通知用户,已经开始向他们展示行为定位广告。但只要用户点击“Ads By Google”的链接,就能进入一个解释追踪技术的网站。用户可以通过Ads Preferences Manager,来查看并编辑自己的浏览器所属的广告类别。
“行为定位广告”的拥护者们认为,既然cookies 能够识别的是浏览器,而不是具体的人,隐私就不应该成为问题。追踪的确算不上什么好事,但在实际层面,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损害。因为这些公司不关心甚至也不需要知道你的姓名,只需要足够了解你,并把相关度高的广告推荐给你就足够了。但禁止互联网广告业务,禁止公司收集用户信息和数据,将给互联网行业造成巨大的障碍。
国内网络广告业相关人士认为,从公共道德角度来说,有必要告知公众是否被追踪,并为公众提供自由选择的过程。未来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通过告知、付费获取用户许可。
想要收集信息的一方,为愿意接受追踪的用户付费。或者在网站的隐私条款上保证用户的匿名性,获得的信息只用于内部研究,用来针对性地设计广告,并由用户点击“同意”。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公司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另一种则是寄希望于政府通过立法进行规范,避免对用户信息恶意使用的可能。无论如何,隐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议题,毕竟,普通消费者很难对抗那些对他们隐私觊觎已久的专业公司好入侵。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