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来了
“如果不做这个项目,那什么都不要做了。” 34岁的林东牛气十足。
牛气来自于,畅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把银行系统纳入商业模式的差旅服务公司。美国最大的差旅服务公司美国运通也尚未做到这一点。
差旅市场的空间有多大?即使是已上市的携程也只占到了3%的市场份额。而畅翔网从企业的角度切入,如果每家企业每年支出的差旅费平均按30万元算,100万家企业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
再加上来自杭州市政府600万元的创业引导基金,凯鹏华盈和清科创投的3000万美元联合投资,以及上海复星集团、工商银行、阿里巴巴、吉利汽车、华立集团、软银创投、杭州财政局等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签约客户,想没底气都难。
林东的目标是,两年后实现IPO,打造全球差旅管理第一网。
《福布斯》2008年第一期大篇幅报道了林东和畅翔网,报道说“畅翔改变了中国差旅管理模式,正在推动一场差旅革命。”巧合的是,该杂志七年前曾对杭州的另一家企业进行过大幅报道,这家企业就是阿里巴巴。
但是,情节就是如此富有戏剧性。畅翔网的辉煌,仿佛是在突然间就成为追忆。
2007年下半年,该商业模式遭遇阻碍。企业不愿将自己的银行账户向畅翔网开放,酒店也要求现金结算。林东只好自己为畅翔网先垫资,月底再与企业结算。
频频垫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坏账风险骤然上升。到2007年底,资金链接近断裂。直到2008年3月,畅翔网与浙江省工商银行合作,推出联名信用卡,由企业或个人按信用透支差旅费用,再与银行结算。
银行的介入让畅翔网躲过了一劫,并正式将银行纳入其商业模式。
然而就在签约注资后4个月,2008年10月,有人曝料,凯鹏华盈已停止向畅翔科技注资,企业员工一下裁掉1800人,仅剩200人。
其实,畅翔网员工最多的时候也只有300多人。
谣言虽然有些夸大,但畅翔网经营不善却是事实。投资人早在2008年底因不满林东的经营表现,已让他逐渐淡出日常管理。最后,凯鹏华盈只投给畅翔500万美元,清科投了多少没有公开。而据林东讲,连杭州政府的引导基金最后也没有到位。
喧嚣一时的畅翔网、林东独创的这个堪称“完美”的商业模式,为何这么快就沦为“杭州企业家圈子里的一个笑话”?
深水区:谁动了谁的奶酪?
现实没有林东想象的那么好。畅翔败走麦城的原因,出在商业模式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