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内容的数字阅读盈利模式
2012年第一季度,盛大文学宣布无线营收达到1.74亿元,同比增长188.2%,其开放平台“云中书城”的客户端下载量长期排名APP STORE阅读类下载量前列。
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研究报告2011》显示,阅读类客户端在手机阅读用户中的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1] APP使得数字阅读与移动互联网得以无缝对接。
而通过移动业务付费(数据流量包月形式)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付费模式,同时也是付费体验最平滑的:用户无需通过手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软件的接入,直接通过话费扣取费用。目前国内APP下载的收费相当低廉,一本制作精美的电子书售价不超过10元,大量免费APP的存在有进一步压缩资费空间的趋势。具体来看,当前数字阅读基于内容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 运营商+版权方分成
这是目前盛大文学无线营收的主要来源。盛大文学将大量畅销作品出让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的数字阅读基地,用户免费下载或者在线阅读作品后产生的流量费用由运营商收取,而盛大作为版权方则按比例抽成。
这种方式避免了读者的二次付费(只需支付流量费用而不必支付版权费用,或者仅支付极低的版权费用),符合目前数字阅读人群整体的“低收入”特征,但风险在于对运营商的依赖程度较高。目前盛大与中国移动的分成比例是四六分成(中国移动占六成),而盛大与作者再按所得收入进行五五分成,一旦运营商全面建立自己的版权系统,越过盛大与作者直接建立联系,给予作者更高的分成比例,那么盛大在数字阅读领域的无线营收就岌岌可危。
(二) 版权方通过APP STORE直接出售电子书
这是目前各大数字阅读app普遍采用的模式。由版权方一次性买断作品数字版权(一般价格极低)或者按照约定对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包装,制成的电子书通过APP STORE直接向用户出售。用户通过APPSTORE免费下载客户端,登录客户端后针对不同作品付费;传统媒体如出版社和纸媒委托公司对内容进行数字化包装然后直接在APP STORE挂售,版权方和制作公司根据用户实际下载付费进行分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能够解决数字阅读内容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但目前这种模式受制于我国用户对数字阅读付费热情不高,数字版权市场盗版猖獗等因素影响,暂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盈利。
(三) 传统出版社提供内容,畅销书电子化模式
这一模式是目前电商领域主要盈利方式,代表势力为京东、当当等电商网站。这种模式的生存之道在于打电子书与纸书之间的“价格差”,一本售价30至40元的纸书电子版售价不到10元,目前当当可以提供约10万种图书的电子版,京东可以提供8万种。[2]不过这种模式同样受到用户付费习惯和盗版问题的困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