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Cye.com.cn】据朋友透露,又有一家有点知名度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发生资金链断裂,发不出工资,原因是预期目标没有达到,VC不太想再投入资金。没有盈利模式,没有收入,靠VC投钱养活,这种生存方式肯定是脆弱的。
前几年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二维码、LBS、移动社交是打头阵的三个创业领域,结果呢?随着传统互联网巨头的加入,独立的创业者们不好过了吧,好多都快OVER了。
我感觉下一个步后尘的领域会是独立移动阅读创业公司。原因与以上的类似,传统互联网巨头的加入,迅速把持了用户、渠道和品牌的优势,给独立移动阅读APP留下的空间有限。更关键的是,巨头都有比较稳定的营收来源,能源源不断为移动新业务提供资金支持,断奶的可能性比较小。
前段时间,中美两大创业导师李开复和布兰克对话交流,都指出创业不要和大公司的项目重合;不应只看重产品,商业模式更重要。而现在移动阅读领域面对的不是回避的问题,而是在还没成气候时,大公司就主动贴了上来,“被”重合了。而盈利模式呢?各家可能都觉得有了海量规模用户,盈利模式自然会有,至少可以做广告。
被巨头驱赶的移动阅读
现在独立的移动阅读类产品(主要是APP),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移动读书类APP,如多看;二是资讯平台类APP,如扎客、鲜果联播;三是资讯聚合类APP,如今日头条。
移动读书类APP,从一开始就有强大的盛大文学、三大电信公司的移动阅读基地、亚马逊等巨头压着,后又有京东、当当等加入战团,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也早已存在,这早已是一片红海!多看能折腾出个多大的空间?从现在的运营策略看,多看在朝类似豆瓣的数字出版平台方向走,但这方面也面临大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
不管是叫媒体平台,或者称数字出版平台,其实本质一样,都是提供一个直接连接读者和内容生产者的渠道。不仅仅是移动读书类APP,资讯平台类APP们也想通过这种模式盈利。早在去年11月,鲜果联播发布自运营平台,称把内容的运营和管理权交回内容版权方,实际上就是媒体平台。今年3月,扎客CEO李森和称4月扎客将推“媒体平台”。
微信推出公众平台以来,没费多少力气,就拉拢了一大帮传统媒体、新媒体、专家、写手的加入,还掀起了一波自媒体创业热潮,让公众平台热闹非凡、风光无限。而与之相比,鲜果联播的媒体平台之发布后再也没啥动静;多看的数字出版平台倒有点气候,但成绩是在运营人员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拉来的,我曾多次在微博上看到多看的运营人员在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微博里留言拉人。
据说4月底,微博的媒体平台也要上线,功能和微信的公众平台类似。两强“龙虎斗”,届时还有独立移动阅读APP们什么事?
水往大海流,人随热闹走!做买卖吆喝,得找人多的地方!做媒体平台的道理也一样,期望找到读者的媒体或自媒体们,也就是资讯的卖主,当然会到人多的地方去开店、去摆摊、去吆喝!因为那里更容易找到资讯的买主,也就是读者。与微信、微博相比,多看、鲜果联播、zaker们的优势何在?
再来看类似“今日头条”这样资讯聚合类APP,竞争对手们也很明显,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的新闻类APP。今日头条们给用户的阅读体验不错,与门户新闻APP竞争或许有优势,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版权。门户早就与传统媒体、网站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博客平台,他们的新闻类APP基本上不存在内容版权上的问题;且在版权购买方面,基本不会增加多少费用。反观今日头条这样的聚合类APP,不像媒体平台路线的APP,可以和媒体谈合作模式、广告分成甚至合作推广,资讯内容是分散地选自不同的媒体,通过分类组合或者智能个性化推荐进行分发,谈广告分成和合作推广,势必都比较难操作,可行的就是像门户一样通过付费购买解决版权问题,但成本会很高。
另外,即使是个性化推荐这条路子,和门户相比也没太多的优势。个性化推荐靠的是用户行为数据储备,“今日头条”的用户行为数据,就是来自微博的API开放接口,并非自有,命运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4月初,新浪门户首页的改版,深度与微博帐号对接,加入了个性化资讯推荐的模块,慢慢也在走同样的路线。手握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资源,其他门户们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当他们回过身来追你,一个大步就可以将“今日头条”们超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