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种战略,或模式,会让那些优秀的互联网初创公司脱颖而出,很明显,这些初创公司都是十亿美元级别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笔者一直在研究企业如何能够形成一种成功习惯,为此我阅读了无数书籍,专业文章,还参加了TED Talks大会讨论消费者行为,习惯如何形成,消费者思维类型,甚至研究了人类大脑不断进化的能力。笔者还研究了大量初创公司,就是为了探索他们成功背后的模式。
不仅如此,笔者也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分析那些十亿美元级别的消费互联网公司的表现,我开始意识到,在他们疾速发展的成功道路上实际上是有一些模式、规律可循的。
著名的橄榄球教练Tony Dungy曾经说道: “冠军不会去做一些特别非凡的事情,他们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情,但是他会不假思索的去做这些事情,他们做的太快了,其他球队甚至都来不及反应过来。这就像是他们的本能,而他们只是遵循着自己养成的习惯而已。”
Charles Duhigg 在他的新书《习惯的力量》 “The Power of Habit,”里引用了Dungy教练的执教理念,并讲述了一个故事。当时在美国橄榄球联赛NFL里面,有一支球队名叫坦帕湾海盗队(Tampa Bay Buccaneers),他们是联盟里面一支非常差劲的队伍,直到Dungy教练加入这支球队并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或行为模式,很快这支球队就打入了季后赛,并且这支曾经在联赛里面毫无前途的失败球队,很快变成了NFL历史上最强球队之一。这本书可以说非常有吸引力,作者认为,改变习惯可以为成功铺平道路。同时它论证道,即便是一家失败的公司,如果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对运营模式进行一些改变也可能获得成功。Duhigg表示,如果公司要爬到成功的顶峰,就不可避免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要识别出那些导致自己不成功的习惯,然后尝试去改变这些不良习惯。
但问题是,这些习惯究竟是什么呢?好吧,用Dungy教练的话形容,就是制胜习惯。
在此我们先看看有哪些十亿美元级别的消费互联网公司,比如YouTube, Pinterest, Chegg, Groupon, Airbnb, Shazam, Instagram, Waze,还有Twitter,笔者把这些公司称作为十亿美元俱乐部(BDC:Billion Dollar Club)。通过对这些公司的成功轨迹进行研究,笔者发现所有这些行业巨头都采用了同样的五种模式,或者说一些基础性的习惯,这让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获得成功,可以说,这些模式是他们通向十亿美元俱乐部的一张门票。
下面就是笔者通过观察,总结出的五个成功习惯:
习惯一:把情感和实际区分开来,传达出一个情感的、或是一个功能性的信息
当企业把一款产品投放到市场上的时候,包括每一个十亿美元俱乐部巨头在向市场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都会附带一个简明的信息,这个信息要么传达的是功能性的,主要强调自己产品某些实用的功能,要么是带有情感性的,主要强调自己产品可以为用户带来情感上或心理上的好处。
在此,笔者可以举几个例子:推特就是定位在用户的情感社交需求之上的,他们刺激用户在好友之间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或想法。
在这个十亿美元俱乐部圈子里,还有一家公司,名叫Shazam,他们则是直截了当的满足了用户的实用需求,为人们提供了语音识别搜索引擎服务。
Pinterest起初也传达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息,那就是,通过使用Pin按键,只需一次点击,就可以保存并分享自己的照片;YouTube允许用户在全世界范围内分享视频;Airbnb为假期租房提供了一个平台。
谷歌则是利用了一种最便捷的方式让互联网搜索变得非常实用,他们的主页非常简朴,页面设计只有一个搜索条;苹果公司更是创造了一个技术奇迹,他们从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让每一个人手上都能有一台电脑”。
今天,如果我们无法使用谷歌搜索,或是没办法发微博,或是在Pinterest上分享图片,这样的生活似乎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子。
有一些行为经济学家,比如Daniel Kahneman教授和Dan Ariely博士发现,如果一条潜在的信息能够吸引我们的情绪或是符合我们的逻辑,那么它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定。这些决定将会帮助消费者对一系列反应做出回应,比如开始对产品更加关注,测试它,然后接受它,最终购买它。
在所有的一切中,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要帮助产品树立品牌,这样消费者就会产生品牌意识,也会营造出一种潜意识的需求出来。也就是说,一个创新性、突破性的产品,创造出一种品牌意识的过程实际上和开发这款产品一样重要。
这种做法的目的性非常强,也就是说,它就是要快速入侵消费者的大脑,怎么做呢?就是用一条最直接、最正确的信息,快速进驻到我们大脑中最正确的部位之中,然后让我们毫不费力的做出一个决定:选择并使用他们的产品。
习惯二:变得极端些:开发一个简单,但是却极致的功能
当那些十亿美元俱乐部企业向我们介绍他们产品的时候,所有的巨头都会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挑选出一个最重要的功能,然后向用户传达出一个全新的认知信息。这个最重要的杀手级功能必须是唯一的,而且它应该是这个应用程序的DNA,其他所有功能的重要性都排在它的后面。
举个例子,像Pinterest, Shazam, YouTube, GetTaxi, Instagram, Snaptchat, Twitter 还有Waze这些应用程序,他们大多只通过一到两次点击就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这些功能能让用户非常方便使用,同时也非常用户友好,更重要的是,它告诉用户这个功能将会成为你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小小的功能,在我们的指尖上打下了烙印,这就是我们把他们称作为极致的原因。
这些十亿俱乐部公司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一个很不错的理由的:如果企业开发的功能越极致,那么与之相对地消费者回应的范围就会变小。
我们已经变得习惯于接受一个刺激程度很高的产品功能,但是又会很快忽略它,我们会很快觉得这个功能无聊,然后我们会觉得不够新鲜。“极致”信息或是用户体验已经变成了一种原罪,在嘈杂的公众信息中,所谓的极致可以让这个功能变得与众不同。
也许当我们谈到“极致”的时候,最著名的例子非苹果公司莫属,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他的理念,就是坚持用一种极致的方法,在产品设计上体现出极简抽象艺术风格。
虽然他手下的员工和他的意见并不一致,但是乔布斯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并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音乐播放器---iPod,这款设备上所有的功能都是通过仅仅一个按键实现的。他一次又一次的让工程师返工优化,直到最后推出这个世界上首个单键MP3播放器,而这就是极致!
乔布斯在开发iPad的时候依然坚持了自己的极致理念,他坚持拒绝在iPad上搭载USB接口,就是为了保持设备的极简设计,
习惯三: 做出一个承诺:产品与用户期望达成一致
当一家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已经做出了一个最基本的承诺,那就是向消费者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告诉用户,当他们在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会获得什么样的期待。这几乎可以成为一种正式的启示,就像一个口号一样,也是一种绝对的信条。
换句话说,通过这样的承诺,企业所开发的产品,必须要和用户期望达成一致,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承诺不要做的太大。
推特就是简单地为用户提供了140个文本字符,人们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就这么简单。这就是能让我们不断使用这款产品的一个承诺。今天,它的口号是社交网络和微博,但是他们最初的承诺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Pinterest, 是十亿美元俱乐部成员里的另外一家公司,他们的承诺就是让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喜欢的照片,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pin,repin,分享、或是制作一个精美的面板,Pinterest公司最初的承诺,就是pin图片,这是他们的精髓,而直到现在,他们仍然在这条路上延续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