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借钱“集结号” 首付刷18张银行卡
张迪形容她凑首付的过程就像是“集结号”。因为已经选上了心仪的房子,张迪在新政提高首付后没有选择退房,而是一门心思凑钱。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她已经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
张迪和老公都是刚刚工作三年多的白领。张迪已经怀了两个多月的身孕,因此小两口准备一次到位买一套两居室。以目前北京的房价,即使是通州的一套房子首付也要40万元上下。为此,两家老人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小两口也把工作以来攒下的一点钱全拿了出来凑首付款。张迪的工资卡里目前就只剩下200块钱。
好容易凑齐了36万元的首付,张迪和老公买下了位于通州的两居室,夫妻俩终于松了口气。他们没想到,“二次调控”政策出台。夫妻俩还需要补交18万元的首付款。这让张迪犯了难,但很快决定想尽办法凑钱也要把房子买下来。接下来的几天,张迪和老公查着手机通讯录,打遍了所有亲戚朋友的电话。好话说了一车,借条写了一沓,终于凑齐了54万元。
去交首付的那天,张迪觉得特别悲壮,她从包里掏出厚厚的一叠卡,数了数,一共18张,她一张一张地刷,按密码的手变得越来越酸痛。交了首付,签了合同,看着眼前18张色彩各异的银行卡,张迪悲喜交加。
3 “降价就退房,没降就凑足首付”
已购房但未办理按揭的大军,这两天忙着混迹于各个论坛,与网友讨论房价的问题。
大军的工作地点在南四环,经历了几次搬家后,大军准备买房。楼市调控后,大兴的房价并没有一落千丈,成交率也一直很高。大军决定不再观望,7月份首付14万买下了南六环外一套总价约70万的两居室,每月需要还近四千元的月供,这对于月薪只有6000多元的大军来说压力不小。
9月,大军购买的楼盘均价从7800元很快涨到了9000多元,大军很开心,觉得房子买得很值。9月29日,“二次调控”出台。首付提高的消息让大军大吃一惊。因为这意味着他明年3月按揭时需补上约7万元的首付款。
退房还是凑钱,大军很纠结。而且密集出台的政策和央行突然加息,以及近来关于房价下跌的猜测让他对楼市的前景很悲观。近日,某购房者因为政策贷款无法获批最后退房成功的案例给了大军灵感,他说,如果明年楼盘办按揭时没有掉价,他就凑齐首付;如果降了,就说自己实在拿不出钱来补首付,也许就可以成功退房而不需支付违约金。
- 记者观察
伪“刚需”可先租房
记者走访接触到很多“刚需族”。小户型,总价低,所以购房门槛低,是他们可以触及购房梦想的重要因素。业内一直在探讨,刚需族买房按需、理性出手就可以,不需要过多考虑大势。但是事实是,刚需族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刚”因素,是伪刚需。
不买房子并不阻碍人类生理上的生存需要,即便要结婚生子,也并不是不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然而不少人总觉得看着房价上涨而买不上房是一种缺憾。
所以,刚需族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没房不能活的人,只是支付能力有限,对未来房价下降没有信心而急于想买的人。
事实上,年轻的“刚需族”应该尽早明白一点:有住房需求且有钱的人可以住大房子,同样有需求但是相对没钱的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实现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比如租房。
与其“啃老”、背负一身重债成为“业主”,不如快乐租房。等哪一天房价合理且稳定了,再出手也不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