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名副行长认为,高先生类被银行调查“忽略而过”,是因为目前银行存在的权限所导致。这也给金融业监管层留下了难题。
调查中,几位企业主还向记者透露了一条非常隐秘的“混淆路径”,以规避监管层的追踪。
“银行贷款汇入到我们的帐户后,形成的现金流怎么流转,其实,连我本人都无法分辨清晰。”邱少在上海投资一个娱乐休闲项目。以实业起家的他,目前掌握家族企业的投资权。
邱少说,他和4个朋友以私募形式集聚了5亿元的资金,分散在期货和证券市场。表面来看,他跟家族企业没任何关联。家族企业上月获得银行近亿元的信贷资金后,现金流更加宽裕。
就算不以邱少的方式去腾挪资金,以企业名义同样可以进行证券市场投资。但外界却无法查清楚这部分资金是否来自银行信贷。
浙江从事外贸行业的企业主刘方龙坦承了自己采用的一种路径,“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故意为之更容易规避监管。”
由于外贸业务不景气,刘方龙暂时缩减了生产与经营规模,因此,年初从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闲置了。由于前一波行情,刘方龙的企业帐户里尚有300多万元资金被套在股市,2月,他将银行信贷资金转入了股市。
但是,因为和银行的信贷协议上写明这笔资金是“经营周转”,他将银行信贷所得的近1000万元资金划到企业的信贷帐户后,随即划转给他的下家还了货款。
这笔资金的贷款期限为半年。10天后,另会有客户将欠款陆续转进刘先生的企业帐户。由此,这些资金就可以非常合法地进行证券投资。从表面来看,这笔资金与银行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