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申报到创业板的企业规模都很大,基本上一年两三千万利润不成问题。”国信证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信证券已经为中小板和创业板储备200个项目,这些企业一年盈利均在2千万以上。“没有这种规模是无法在我们这里立项的。”
招商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谢继军表示,公司申报的企业最近一年盈利都在1千万以上。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则明确告诉记者,首日递交申请的10家企业规模将达 “一年四千万利润以上”。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向记者证实,根据证监会前期摸底调查的情况,全国68家保荐机构有意向申报材料的创业板企业近300家,其中约160家符合创业板的定位和规定,这些企业的盈利情况均达到2年3千万以上,1年1千万以上,大大超过创业板的最低门槛。
“可以说首批申报的企业都不会低于这一规模。”该人士称。
考验发审委
“从规模上看,这些企业上中小板都不成问题。”国信证券投行人士表示。
据悉,有些企业许多原本就是计划上中小板、甚至是上主板的企业。
已于去年底递交IPO申请并获证监会受理的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月6号发出公告称,其根据创业板的进展情况,与保荐人联合证券决定撤回公司的A股Cye.com.cn首发申请文件,并筹备创业板申报工作,拟在创业板发行2100万股。根据其2008年年报,佳讯飞鸿净利润为3123.9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50元,同比均增长20%。
“若在中小板与创业板间选择,企业其实还是愿意上中小板。”薛荣年表示,因为大家目前并不清楚创业板未来的具体情况、企业上市后估值会多高等,现在许多中小板规模的企业扎堆到创业板,主要还是因为中小板的排队时间太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