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梁昭贤向世界宣言:“我们要将空调产品做成格兰仕的第二个‘世界第一’。” 这句话再次掀起巨浪,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如是评价:企业经营就是两个词:创新和适应变化。如果没有创新,仅仅是重复别人过去所做的,肯定脱离不了《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似的闹剧的结果。格兰仕空调敢提世界第一,就不能遵循常规。遵循常规思维,肯定得不了第一;要想获得突破,首先就要打破一切常规。 “与微波炉业不同的是,2005年,空调业巨头林立,行业产品的价格和利润已经很低了,格兰仕是在这种情况下起步,去挤占别人的市场,如何能够创造性的颠覆现有空调企业的运作模式,同时又不能破坏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个问题。”家电产业资深观察人士梁振鹏告诉记者。 格兰仕的老对手美的电器(000527.SZ,下称美的),同在顺德,与格兰仕相距不过30里,却选择了一条与格兰仕完全相反的路。 然而,与梁庆德的排斥上市不同,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认为,股份制改造能使企业更加规范,通过上市可以获得融资,有了资金,有了好的机制,企业何愁不能发展? 所以,在梁庆德忙着打价格战圈地之时,何享健则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并购白电领域的企业,比如华凌(00382.HK)、荣事达、小天鹅(000418.SZ),拥有了洗衣机、冰箱、空调多品牌的全线白电产品线。 如今格兰仕从微波炉领域跨到空调领域已经十年了,梁昭贤多次坦言,在空调市场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对国内市场的复杂程度估计不足。截至目前,格兰仕空调仍旧在国内第四、第五的名次上徘徊。 而美的已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同时,形成了真正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全线白电产品链,成为业内的龙头。 美的似乎想要证明:上市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可怕。 迫切的背后 2010年,在格兰仕涉足空调领域10年时,仍未将空调做成格兰仕的第二个“世界第一”的梁昭贤,再次爆出意外消息。 2010年3月28日,格兰仕2010年中国市场年会与3000多名全国各地经销商如期见面了,而之前历年年会中的“微波炉”三个字已经不见了,由此,格兰仕开始向世人宣布:格兰仕涉足多元化的时代真正来临了,生活电器、日用电器和厨房电器等品类都成了格兰仕意欲瓜分的蛋糕。 这被看作格兰仕的又一次转型。 在微波炉领域“不差钱”的格兰仕,在转型到空调领域10年后,开始家电产业多元化,它的资金开始捉襟见肘。 “近年来虽然空调的销售市场良好,但尚未给公司带来明显的利润支持。此外,这两年公司仍在小家电方面持续加大投入,这两大业务板块都需要强大的现金流支持。”格兰仕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某投行资深投资经理齐绍军分析:“格兰仕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家族企业,在与银行接触时,不如上市公司信用高,这给格兰仕圈到巨额资金设置了一个障碍。” “格兰仕要想持续发展、更大规模地增长,就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梁昭贤表示,欧、美、日、韩的家电企业已经完成洗牌,只剩下了几个巨头企业。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未来也会有这样一个大洗牌的过程。最终能在这个洗牌中继续立足的企业,其规模将会达到千亿元之巨,少于千亿元的企业将很难生存。届时,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可能只有五六家。格兰仕不成为胜利者就沦为失败者,不做洗牌者就会成为被洗牌的对象。 “格兰仕很可能将微波炉等优质资产提前上市,一来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二来可以助力格兰仕向白电多元化转型。”中国家电网CEO吕盛华分析。 1月21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从格兰仕内部人员处了解到,“格兰仕很有可能将微波炉、空调等业务拿出来打包上市。” 格兰仕助理总裁、新闻发言人陆骥烈也公开表示,未来5年格兰仕会在资本运营上有充分表现,争取能够上市。“对于上市,格兰仕关注的不是简单的融资方法,而是坚持低负债高增长的方式,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稳健发展的格兰仕。” 梁振鹏认为,迷茫中的格兰仕最终选择了走多元化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上市则成为了其必然要走的一步棋,这步棋早走比晚走好,晚走比不走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