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财政拨款10亿元,筹集其他资金10亿元,用这20亿元培育200亿元的风险投资体系,用来推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五大产业的发展。
浦东新区科委负责协调和指导引导基金整体框架的健康运行,每年向新区政府提交引导基金运行的情况报告,对引导基金整体绩效进行评估,对引导基金运作的整体绩效承担责任。
私募基金阳光化大幕即将拉开,浦东新区配套综合试点应时推出创新计划———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这将是中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倡导并出资成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浦东的目标是成为国内风险资本的募集中心。巧合的是,该基金计划规模200亿元人民币,与我国首只正式获批的人民币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规模一模一样。
政府搭台募集200亿元
上周五,“2006海派创业投融资交流对接大会”在浦东新区张江召开。会上,浦东新区副区长尚玉英透露,浦东新区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中投入10亿元,筹集其他资金10亿元,由20亿元的资金引导各中外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一个总额达200亿元的风险投资体系。
上月底,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已经举行了启动仪式。该基金将专门用于推动浦东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重点投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软件、新能源与新材料、科技农业等五大产业。
尚玉英希望,该笔基金能为浦东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的目标做出贡献。
事实上,在引导基金出台之前,上海的创业投资基金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据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会长华裕达介绍,第一阶段是1992年起步;第二阶段则是从1999年开始比较快的发展。
1999年,市政府拿出6亿元资金,让华裕达负责,通过带动其他资金10多亿元,一共形成20多亿元资金,投了160至170个项目。华裕达说,这一努力已经培育出了一些非常好的企业,也赚了不少钱,现在情况比过去好。
但这显然仍不足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沪上80%高新企业“贫血”
“一头社会资金很多,一头创业企业需求很强烈,但投资的成功率却很低。”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姚福根介绍了一个怪现象:一边,投资公司埋怨好项目少,另一边,创业公司大叫投资公司的门槛过高,两边都叫投融资难。
为了解剖这一怪现象,姚福根对上海全市孵化基地内2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根据姚福根初步统计,2400多家企业中,有近80%企业急需资金,其中一部分企业只需要短期融资。
伴随而来的是以下一个严峻的现实———国内高新技术的初创企业,两年内存活的占80%,四年内存活的占50%,六年内存活的仅占20%左右。姚福根的总结是,随着企业长大,风险越来越大,企业与投资公司通过技术和资金的要素互补,实现共赢。
然而,目前各高新技术初创企业,在与国有投资公司洽谈中,因价格过低而不能成功引资。据介绍,目前国有投资公司在谈判收购创新企业股权时,大多希望能按1:1的企业价值标准参股,部分提出1:1.3或1:1.5的形式参股。由于价格过低,上海市孵化基地内有多家企业,国内投资不成,外资则以1:5溢价参股得手。
对以上种种,政府显然已经有了通盘考虑。
上海建全国创投中心?
尚玉英表示,浦东是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浦东新区政府已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个能有效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的资本创新平台与机制。
与尚玉英的看法不谋而合,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会长华裕达说,未来10年,上海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规模、企业结构与运行机制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对引导基金的前景,华裕达非常看好,认为上海具备全国乃至国际创业投资中心的潜力。
据华裕达介绍,现在中国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四,长三角16个城市就占了全国GDP的1/5,全球跨国公司大量云集长三角。而未来10年,区域经济概念、长三角经济发展会加快。近期国内企业创业热情高涨,江、浙、沪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处在这个空间地区的上海,有潜力集聚整合资源,将上海打造为全国乃至国际创业投资中心。
华裕达透露,创业投资行业协会最近三年在市委统计局的支持下,对上海创业投资情况进行了摸底,三年摸底下来,基本确定上海市创业投资公司真正注册登记的有240多家,“我们预计真正从事创业投资的约180多家,约250亿元人民币规模,占全国35%,连同江浙两省,占全国一半。”
事实上,外资创业投资基金对进入上海表现异常积极。“海外创业投资特别看好上海,我们去年跟韩国创业投资协会搞了次活动,日本创业投资协会最近也来了两次。他们建议希望我们一起发起成立亚洲创业投资联盟,都是积极性非常高。”华裕达说,“欧美地区也一样有投资热情,我上上周接待了美国很有名的一个投资基金,他们最近确定要到中国投资30亿美元,3至5年就要投资结束,希望介绍项目,想和我们合作,非常看好这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