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环保需要7万亿元。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已经“嗅”到了广阔的商机,他们于26日在第十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就新能源投资的机遇与风险进行了热烈讨论。
风险投资扎堆科博会
“根据我们和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预测,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需7万亿元。”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在分论坛“中国能源政策于投融资峰会”上表示。
杨富强的话音刚落,中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永强就对这个数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8万亿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中国每年的GDP才有多少啊。”他的对比没有错,2006年中国GDP总量不过20.96万亿元。
除了杨永强,还有高能资本有限公司、IDGVC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SKY MINING投资集团……金凤凰的现身无疑说明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吸引力。
另据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苏贵光透露,目前已有十多家风险投资商看上了园内的节能技术企业——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包括高盛在内。
积极对待与谨慎出手
“积极对待,谨慎出手。”杨永强的话或许代表了大多数投资商的态度,因为“机遇与挑战永存,收益与风险永存”。
他们担心的风险,首先来自政策方面。“政府政策抑制了新能源发展的速度。地方政策的扶持给当地企业带来了风险,因为当地企业对政府政策过于依赖。而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同时借助政策和资本。”杨永强如是说。
IDGVC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李莹认为“中国是垄断的能源消费市场”,担心“新能源产品的消费渠道能不能脱离控制”。 此外,技术方面的风险也是投资商重点考虑的问题。高能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滨最害怕的是,投下去的设备,但是没有投产的时候,又有新的工艺产生了。节能技术是不断创新的,对于已经投入的项目会产生风险。
新能源企业的渴望
李莹介绍,IDGVC的投资标准是:项目本身在企业内部细分领域中处于前3名的位置,所投资的企业需有一定的规模。
目前投资机构看上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如王晓滨所说,在初创期的新能源企业,是很难有贷款或者是风险投资进入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