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中国攻略
cye.com.cn
时间:2007-6-15 10:27: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朱振 我来说两句 |
|
 |
|
PE是由嗜利的资本组成的,面对无数优秀企业的快速增长,PE的眼光也将格外的挑剔与谨慎。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得到PE的投资?作为PE投资者,看重企业的哪些方面呢?
2004年,来自美国的新桥投资(N ew b r id ge C ap ita l)以12.35亿元的代价最终获得了国内首家上市银行深发展17.89%的相对控股权。也是从那时起,PE(P r iva te E q u ity In ve s tm en t私募股权投资)进入了国人的视线。在此后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从凯雷收购徐工,到华平入主哈药;从高盛控股双汇到TPG和麦格理争抢电盈,大大小小的PE开始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市场上开花结果。
今年5月,中国外汇投资公司宣布以30亿美元购得美国著名私人股本公司黑石集团(B lack S ton e)8%的无投票权股权。在市场人士的眼中,中国和黑石的合作所带来将不仅仅只是一笔丰厚的收益,与之相伴随的一系列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化学反应无疑更值得期待。
从一开始的一知半解,到亲身经历一次次的震撼,虽然还存在很多争议,虽然还有些雾里看花,但身处中国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会感叹,“PE”这个仅由两个字母组成的词汇,简约而不简单。
然而,素有“门外野蛮人”之称的PE在中国发展的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快速疾进。和巨额资金一起涌来的,我们还看到凯雷“粗暴”收购徐工的难产;国人关于国资“贱卖”的争论。虽然是融资引资两厢情愿的好事,但是亦不可操之过急。无论是PE投资者还是中国的企业,彼此之间的发展与磨合是一个与时渐进的过程。
土洋联姻
“海外的投资基金确实积累了很多先进的投资经验和管理理念,我们现在向他们学习,积累些经验,以后争取打造出自己的团队。”刘向东信心十足地向记者说到。作为天津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泰投资)的常务副总经理,刘向东于日前在天津举行的国际融资洽谈会上刚刚与美国的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下称戈壁合伙人)合资组建了一只1.5亿元的投资基金,而这只投资基金的绝大部分,将投资于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4000多家企业。
为期三天的国际融资洽谈会,总共吸引了国内外1556家企业和机构前来进行资本对接洽谈。会议的主办方最初只计划邀请60家左右的基金,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前来参会的PE数目经初步测算就达到了223家。与这些投资基金一同到来的,还有高达4712亿美元的资金。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不禁感慨:“一家企业能够同时面对这么多投资基金,绝对是难得的机会。”
而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PE在中国也正在迎来一个黄金时期。作为赶潮的众多PE投资者之中的一员,刘向东也向记者坦言,之所以划分出PE这项业务,一是因为认可PE先进的投资管理模式,第二还是看到“近两年来中国的PE市场太火爆了”。
在国内拥有较长的投资历史的海泰投资曾经也帮助过很多企业上市。但据刘向东介绍,作为天药股份、中环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东,海泰投资之前所做的项目都应属于以国有企业身份的创业投资,“而这次合作创建的投资基金是我们第一次尝试PE的投资模式,在选择上我们也会比较谨慎,具体细节还在商谈当中,两个月后就会有定论。”
而对于合作,合资基金的另一方戈壁合伙人的副总裁徐晨则表示,希望通过和本土PE的合作更顺利的“入乡随俗”,在市场中走得更远,“我们更加看重海泰在国内比较悠久的投资历史和本土的投资经验。由于本土的投资机构会对地方市场的财税政策更加了解,同时由于他们和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在地区积累下来的企业资源和经营网络,都会帮助我们更加从容的选择投资目标。”
在KKR创始合伙人亨利·克拉维斯看来,忽略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错误的投资伙伴、不能融入当地社会等因素直接导致了PE在中国的受挫。而相伴而生的很多事例也让境外的PE意识到了拥有在中国的投资经验是何尝的重要。由此,合资基金成为了一个多方都能接受的形式。据清科研究中心(Ze ro2ip o)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已经有3家中国的本土机构和外资机构共同设立了合资PE基金,募资额达到了14.29亿美元。与此同时,清科的报告指出,合资基金由于能够结合外资的资金优势和本土机构的资源优势,可能会成为今后PE的发展方向之一。
“我们对什么样的企业感兴趣”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私募股权在中国的投资金额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投资于如下行业:传统行业、高科技行业、生物医药、服务业和广义IT。据统计估算,目前活跃在内地的PE基金,大约在100亿-200亿美元之间。而相对于此的另一份统计则显示,只有大约20%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能带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
PE是由嗜利的资本组成的,当PE投资者携带巨额的资金来到市场,面对无数优秀企业的快速增长眼光也将格外的挑剔与谨慎。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和团队才能得到PE的投资呢?作为PE投资者,对于目标企业的选择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对此,徐晨向记者介绍了他们选择企业的思路:“首先要看整个产业的背景,看这个行业的市场有没有给企业提供足够大的增长空间。”在徐晨看来,对于整个行业的评估是基础,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还是人。
“市场选定之后,我们就会进一步考察他的团队,看团队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磨合能力以及管理层有没有长远的眼光。”据了解,在和企业达成一致的合作协议之后,不同的基金会选定恰当的监管程度,包括采取有效的报告制度和监控制度、参与重大决策、进行战略指导等,因此企业团队的沟通能力在此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要将企业送到海外去上市,为了方便和海外资本进行沟通,公司的管理层中可能会被注入新的团队成员,这样对于新老成员间的磨合和沟通能力的要求就变得比较高。”
在徐晨看来,随着大量资金的流入市场,强大的资金流会催生出很多的投资热点。但是针对每个资金的本身来讲,投资的目标还是不宜太过散乱,“热点的分散就会导致力量的分散,毕竟每个人对于行业的了解是有限的,没有人会对每个企业都读得懂。”
对于未来的PE投资趋势,徐晨认为,“传统+创新”的组合可能会成为市场的热点。“以媒体为例,经过长期在领域内的积累,对于行业的理解以及业务的专注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对的高度,如果能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创新元素,例如IT高新技术,就会是一个很好的扩充。新技术的引入会起到增大效率减少成本的作用。”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反过来就会显得很难实现,让纯技术的人在短期内去完成对一个行业的深度理解,是很难做到的。”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