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PE感受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PE的热火朝天,使得外资PE备感压力。
对于外资PE在国内的投资,朱少平有个形象的比喻,“现在国外有上百家的私募基金围绕在中国周围,外国的基金到中国来就像进了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园,随便抓一个都是熟透的红苹果。”
不过这种采摘式的投资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
7月29日,在2007并购重组和私募股权投资高峰会上,德同中国投资基金合伙人田立新表示,现在PE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德同资本曾因成功投资无锡尚德而在业内名声大震,并获得丰厚回报。
“德同第一个基金从2000年开始做的时候,日子非常好过,那时候都是项目方来找我的,礼拜天我们绝对不工作的,因为当时真的是没有什么压力。而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田立新感慨。
事实上,类似德同等一些外资投资基金,开始往二三线城市发展。而在行业方面,田立新表示,以前德同的投资领域一定是TMT,因为那时候我们靠这个赚钱。现在我们基本上什么都投。
“竞争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虽然目前国内PE处于初级阶段,对外资PE压力还不大,但大规模投资基金肯定会出现。”泰山投资的马小伟表示。
随着新修改的《合伙企业法》的实施,德同也准备设立人民币基金。马小伟认为在国内设立人民币基金,在国内项目的操作上更加方便,没有外汇、税收等方面的麻烦。
王守仁认为,外资PE纷纷在寻求和探索在中国境内实现人民币的创业投资来投资大陆的项目,并通过A股市场退出获得高收益,这是大势所趋。“外资PE走中国的A股之路实际上就是走本土化之路。”
而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对于外资PE通过上市实现退出更为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