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
融资瓶颈一度显现
PE行业现已见顶?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由PE推动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7078亿美元,但是,由于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提升,自6月份以来,PE交易的步伐已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之下,尽管黑石创下了PE行业的融资纪录,但人们对当前PE行业已经见顶的怀疑并未减少。
最后狂欢?
由于投资人对贷款担保债券产品的需求降温,近期国际上数十宗由私人股权基金推动的杠杆收购(LBO)都被迫推迟甚至取消交易或是相关的融资计划。上月,为PE巨头KKR收购英国制药及化妆品连锁企业联合博姿(Alliance Boots)的交易筹资而发售债券的银行宣布,推迟部分债券的发行工作,而糖果和巧克力制造商吉百利也宣布,已暂停出售其美国饮料部门的交易,原因是担心潜在的买家可能会遇到融资方面的问题。
此外,克莱斯勒“回归”美国的交易尽管最终在本月初完成,但期间投行为收购安排的一项12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计划也一度因为美国信贷市场的危机而搁浅。
本周,英国维珍传媒也宣布,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公司被迫暂停了出售交易。此前凯雷曾表示有意以200多亿美元收购该公司。
国际著名投资家、以悲观言论见称的“末日博士”麦嘉华日前指出,近来全球融资并购交易遭遇资金瓶颈,显示推动股市持续走高的私人股权基金并购活动已经见顶。根据霸菱资产管理公司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000亿美元左右与杠杆收购相关的债券融资未能找到买家。
不过,在如此不佳的市况下,黑石仍能完成创纪录的融资,不禁令人怀疑当前PE行业的繁荣是否已经见顶。
动力犹存?
巧合的是,就在黑石完成创纪录基金融资之前,华尔街投行大鳄摩根士丹利已在积极筹建一只60亿美元的全球收购基金。本周,该公司正式任命其英国投行业务主管布莱恩·马格纳斯(Brian Magnus)出任欧洲联席总裁,负责这只收购基金的筹建工作。马格纳斯曾参与摩根士丹利在欧洲几宗规模最大的交易,例如佩尔诺-里卡尔公司(Pernod Ricard)收购饮料业竞争对手联合多美(Allied Domecq)、Punch收购酒吧业竞争对手Spirit,以及马莎百货成功抵御菲利普·格林(Philip Green)收购的交易。
观察人士指出,此举表明,在将其收购分支部门剥离的5年之后,摩根士丹利正加紧重返PE行业,而并未顾忌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可能对行业带来的冲击。
而已经筹得巨资的黑石也并未停止融资的步伐。据悉,黑石目前还在为旗下新成立的一只110亿美元规模的房地产基金融资,主要的融资对象为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以及各类基金会。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际金融室主任徐明棋对记者表示,现在全球市场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整体的流动性过剩,二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过度繁荣所引发的结构失衡,进而形成局部泡沫。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暴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部危机”,但是这样的危机还不致于会冲击到整个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大量依赖杠杆融资的私人股权投资行业来说,当前美国次级抵押市场的危机也并非就是“世界末日”,毕竟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局面还没有出现根本扭转。而对黑石和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跨国企业巨头来说,本来就在业界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号召力。
“信贷市场的大门目前可能暂时关闭了,但决不会永远关闭,”美国芝加哥大学专门研究私人股权投资的卡普兰教授这样表示,“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有的是钱,他们不会就这么选择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