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一个创意诞生之后,创意产业链能否完善,取决于创意价值能不能顺利地扩散到周边产业。而创意价值的扩散,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创意作为受法律保护的智力成果,如专利技术或者版权能够自由地通过多种形式交易;二是创意交易市场能够比较容易地吸引到风险投资,或者金融创新能够为创意交易市场提供大量的资金。
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年轻的歌手想要搞一次全国巡回演唱会,但没有资金。于是他们把自己一首新歌的版权出让给一家金融企业,获得了足够的资金。而金融企业把这首歌的版权转卖给一家专门提供音乐下载的网络公司。结果是,两位歌手成功地举行了巡回演唱会,银行通过版权交易获得了赢利,网络公司通过手机铃声等深度开发,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这个故事来自华尔街。
在我国,金融创新的手段还不够多,风险投资规模也不够大,融资是完善创意产业链必须面对的困难,在这方面更应该加大引导和扶持的力度。此外,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巨大,资金方和项目方信息交流也不畅通,本次峰会将由发改委相关领导和经济学专家,通过论坛和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等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寻找投资资本,开拓创意产业。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也是完善创意产业链的一个有效办法。在这些园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或者通过招商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或者经过市场考验自发地形成,正在为创意产业化贡献着积极的力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意产业也成为一些中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据统计,目前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从国内的情况看,近两年来,创意产业正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其在规模、产值占GDP的比重、创新意识、知识密集性等方面虽仍然偏小,但已越来越为人关注。
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上海创意产业已经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政府近两年来所制定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推动,不仅为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而且为各地规划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风投谁属风流还看今朝
最近风险资本基金形式和对华投资活动的旺盛。据国家风投联合会统计,去年美国风险资本对华投资的总数达到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超过了5.57亿美元,包括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在内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2.7亿美元。
纽约投资集团雄狮战略顾问公司(Lion Strategy Advisors)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Paul Krasinski说:“比Intel最近对华投资更有重大意义的是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们进行的草根投资行动。”“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下一个硅谷。”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300多家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约掌握了5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正是这些长期扎根于产业界的精英,带动了资本流向最有价值的产业,推动了朝阳产业的飞速成长。无怪乎有人说:“看风投的走向,你就能找到最有前途的事业。”
中国本土风投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制和人才,纷纷如黄花萎地。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创立了中国创业投资公司,这算是中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吧。但是经过几年的折腾,结果是亏损累累,最后国务院不得不将其关闭。当然,这只是风投的萌动,没有做真正意义上风投的事。中国风投发展的第一波,始于1996年。
十年后的今天,风险投资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泡沫化、盲目扩张的过程,走过弯路后,中国的风险投资开始逐步走向成熟。不管是VC,还是寻找投资的企业,还是政府,开始理解什么叫做风险投资,如何把握风险投资,如何把握它的回报。这或许是这十年积累的最宝贵财富。
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向本刊介绍,此次峰会也将是中国风投机构国家级首次大比武,大会汇集了顶级国内外风投公司,除了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美国企业增长协会、伦敦投资局、国家开发银行、渣打银行等政府和银行机构外,峰会还汇集了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兰馨亚洲投资集团、美国新能源投资公司、鼎晖投资、汉能投资集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枫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企业对华经济项目联合体、欧中企业联盟、上海玉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等100多家风投机构。对于参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本次峰会无疑将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投融资对接的良机。
据了解,1998年9月,经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准,中国改革报社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创办了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2003年中国改革报隶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24日批复同意继续开展“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活动。
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是以改革和发展的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究平台,其宗旨是更加紧密地联系和团结经济学界人士,并同中国改革报的媒体优势结合起来,推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工作。论坛聚集包括吴敬涟、厉以宁、樊纲、魏杰、刘伟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180余人。九年来,论坛组织了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首都理论界改革与发展形势研讨会、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现代产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论坛等多次高层次的研讨会,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