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3月31日出台,5月1日起实施。中国创业板筹备十年,终于瓜熟蒂落。A股马上翻红表示欢迎,股民表情集体阴转晴。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人担忧:中国创业板这个“山寨版纳斯达克”,能否担负起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输血的重任?
不能包治百病
红杉中国投资人张帆:创业板不可能包治百病,良莠不齐的企业都可能上去。有些不好的企业也会冲到创业板上去,但未来增长乏力,上去了以后也很难受。投资的项目是否在创业板推出,要根据其长远的发展和不同资本市场的特点来定,如果更适合主板,就上主板;如果更适合香港股市,那就去香港。创业板的出现,不会影响企业的基因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门槛太高
《今日观察》评论员刘戈:净利润一年500万或者两年1000万元,创业板的准入门槛像一个缩小板的A股。如果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能培养出微软、英特尔、苹果那样公司的创业板,就没办法拿第一年盈利多少、第二年盈利多少这些条件来框定它。有些好公司,很可能因为这种防范风险而设定的条件而丧失上市机会。所以如果门槛设得太高,我们就会怀疑,它到底是创业板,还是创业成功板。
要有适当分红和退市机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不能使创业板变成圈钱的工具,如果要提高其融资吸引力,就必须落实合适的分红机制,使其有投资的吸引力。
中国创业板大事记
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板。
2001年11月:高层认为股市尚未成熟,需先整顿主板,创业板计划搁置。
2002年:成思危提出创业板“三步走”建议,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