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6
偷税漏税
对于一家拟IPO企业而言,偷税漏税是比较低级的利润操纵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此类企业并不少见。
据投行人士介绍,偷税漏税的手段一般是虚增费用或隐瞒收入,多发生在企业申报IPO材料的前几年,但通常企业会在上市前一年补缴此部分税款试图符合审核要求,但此时会造成申报材料前2年至3年期间净利润基数较小,客观上造成上市前一年企业利润增长率大幅提高,这从表面上符合了创业板企业连续两年保持净利持续增长的上市条件,但实际操纵中,监管层会剔除这一因素对利润增长率进行还原。
手法7
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是拟上市企业操纵利润的惯用手法。据深圳一位注册会计师介绍,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提前确认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增加息息相关,一些企业为了到达上市目标,与经销商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计入应收账款,从而增加收入和增加利润;或者企业直接利用开具假发票、白条出库等手段进行收入虚增。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在IPO审核过程中,如果预审员认为收入存在虚增的行为,会让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详细核查并出具报告。
手法8
推迟费用确认
对于企业利用推迟费用确认的手法“调整”利润,上述深圳注册会计师指出,一些企业将本在当期发生和了结的费用刻意延迟到下期确认,或分期进行摊销,这都会造成降低成本进而虚增利润。
“一些拟上市企业绝对利润很小,不符合上市的条件,但同时此类企业的利润 调整 空间也最大,推迟费用确认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法在这些企业中最为常见,监管层应对的办法通常是对企业的行业地位和产品占用率进行核查,如果较低,存在刻意 调整 利润的行为。”一投行负责人表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