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超过1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40%。电影业正成为继互联网、IT和新能源之后资本竞相追逐的一个新领域。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熊晓鸽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的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电影产业有很多的投资空间和机会。他甚至将这一领域称为“投资人的蓝色海洋”。
然而资本热潮的涌动,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动整个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投资的冲动与盲动也带来了行业发展的种种隐忧:如何保持电影产业在资本的推动之下高速而健康的发展将是从业者和投资者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高票房背后的资本盲动
“都以为电影投资很赚钱,业外资本、风险基金、房地产公司、境外资本纷纷涌入,这都造成了烂片的数量显著增加,很多电影的成本根本无法收回,甚至有的电影颗粒无收。”易凯资本CEO王冉(博客)向记者描述了中国电影投资市场的另一面。
在日前举行的新元文化产业论坛上,欢乐传媒副总经理刘小勇告诉记者,2010年有500多部片子出来,但真正进院线的只有200部左右,这其实意味着一半以上的片子没机会上院线,因此很难收回成本,甚至80%都拿不回钱来。这部分赔钱的退出去了,又有新一批进来。在他看来,很多不懂电影行业的资本大肆进入,导致导演和演员的片酬非常高,制作成本上升,进而直接导致投资电影单个制作的风险非常大。
中影星美院线星美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鑫也表示,目前中国的电影院线由于不分类,比如商业院线、艺术院线等,其实就相当于银幕没有增加,上映空间不足。一大堆小片根本没法上线,有的即使上线也是一日游,这样就导致一些小制作电影的投资风险非常高。
在2010年投资了《叶问2》等10部影片的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军,同时也是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为了规避电影投资风险,他将自己投资电影的经验总结为48个字:性价比高、题材稳定、市场稀缺、杜绝跟风、市场论证、甄选伙伴、紧缩开支、适销对路、把握档期、宣传到位、控制成本、颗粒归仓。正是凭着这样的经验,高军的公司投资了《异度公寓》和《密室之不可告人》等市场细分影片,各花了几百万元,但票房有的实现了上千万元的收入。
尽管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高军同时也提醒:“千万不要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到处是商机,一铁锹挖下去就是金子出来,绝对不是这样。一个成熟理智的投资人,现在最明智的做法是收缩电影投资的盘子,等这一轮的泡沫被挤出去以后,再做投资的决定也不迟。”在高军看来,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投资还需要冷却一下,需要等待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投资人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院线爆发恶性竞争
2010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高速增长,以平均每天1.5~1.8块的银幕数速度增加,新增1000多块银幕,发展速度之快让世界瞩目。然而,从整个电影产业链来看,投资电影由于存在很大波动性,风险高,真正令投资人心仪的还是终端院线,几乎各路资本都加入到了院线投资阵营中。
“资金井喷,个人、境外、地产、国有资产,各种资本背景的企业都进到行业里来了,做广告、电视剧的都来开影院了,投资热情高涨,资本非常活跃。”北京博纳国际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巍说出了他对这一年院线发展的最大感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