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助力农村
利用电子商务带领农村致富的基础设施是具备的
《21世纪》:你提议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是什么,主要问题是什么,困难是什么?
徐晓兰:针对新农村的发展,天地网模式给人启发。行政村的党员专门有个活动室,配备了天网接收;地网是宽带、电话线等等;然后农村中小学,投了几百亿元做了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再加上文化部建设的文化共享工程,建到了县的文化站。
国家投入了这么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把它利用好?那时候还没有想到电子商务应用。就像公路建得很宽,建到行政村了,但是上面没车,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就非常浪费。我的研究就是:怎么能让车多点,给农民输送什么样的车,要让农民致富,农民怎么致富?
最早时考虑的是,给农民一些致富的经验手段和知识,通过天地网等国家基础设施给予农民一种致富的手段,电子商务恰好适合。
有一些地方,尤其是江浙一带,通过电子商务拉动农村经济的案例比比皆是,我觉得这样的典型案例是可以推广的。这些基础设施,国家投了三到五年了,都到了行政村,国家投的力度很大,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可传播致富的方式。
基础设施在十二五期间还有待更一进提高,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覆盖,因此利用电子商务带领农村致富的基础设施是具备的。
《21世纪》:农村信息化水平对电子商务来说,信息流应该有条通路了,但物流怎么解决,资金流怎么解决?
徐晓兰:我觉得你谈到物流的问题,其实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因为国家四万亿主要投在了“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公路到县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这已经有了基本的保障。人家说要致富先建路,路包括我们说的公路,包括信息高速公路都已经建好了。
在农村,尤其一些大省,我们去过山东、河南这些地方,物流、资金流,包括金融贷款、在线支付,都做得是有声有色。
《21世纪》:农民没有经验,将来是政府做主体、协会做主体,还是淘宝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做主体?
徐晓兰:我觉得可能不是一种模式,是多种模式并行推动。比如说农村经济组织,如一些农村的经济合作组织,或是以企业为主体形成的股份制公司等,都可以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
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我认为是多种形式并举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会只有一种模式。
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第一个来自农民本身,它以为新技术离自己比较远,有惧怕心态,觉得很难,没办法掌握。还有就是农村基础设施问题,马路修得比较宽,但是上面跑的车太少,物流等方方面面的措施还不是很到位,这是阻碍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的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是资金流的问题,金融监管难,网上支付不普及。
农村电子商务的典型代表主要有江苏徐州沙集镇(以木制家具销售闻名,有1200多家网店、33家实体家具加工厂),河北清河县东高庄(以羊绒纱线销售闻名,年电子商务销售达到300多吨,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和浙江义乌青岩刘村(有1800余家淘宝网店,2010年预计成交额将超过20亿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