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亚马逊的启发
和天猫不同,亚马逊销售的绝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的库存,而天猫则是一些品牌和商家入驻的平台。这样一来,亚马逊的全局控制能力要优于天猫,他们可以更加准确的制定出销售定价策略,更为全面的分析客户数据。
举例说明:
1)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器材等,有些客户是有搜集的嗜好的,只要有新书/新品,他们都会购买。亚马逊通过对这部分客户的归类和分析,往往会把价格稍微抬高,因为他们知道这类客户不属于价格敏感的类型。这样一来亚马逊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在电商普遍亏钱的情况下,亚马逊已经盈利了很久。
2)亚马逊不受商家的摆布。有些品牌率先在天猫开出旗舰店,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销售利润被天猫剥去了不少,所以就退出了天猫,自己做起了电子商务。这样一来,天猫的品牌稳定性就较差。而亚马逊则较为稳定。
3)亚马逊还推出了联名信用卡,这个要比天猫的积分系统更能获利,更能拴住客户。
4)亚马逊的用户体验很好。有时买了一些价值不是很高的产品,但是不甚满意,想退。首先亚马逊有3个月的退货政策,其次对于这些价值不大的产品,亚马逊在退款的同时还告诉客户,您不要退货,自己保留就行。
传统的供应链,一般是由那些大规模的公司,请专业IT咨询公司在内部实施的。开销较大,专业性很强。一般的零售企业的IT框架比同规模的其他行业要弱很多。所以对于中小零售业和百货业而言,自己上马电子商务风险较大。云供应链的出现,则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些系统由专业软件公司设计,其规范的业务流程适用大部分零售企业。这个服务随后被放到公有云上,零售百货企业只需要按年月或者货架产品数量,订阅这个服务,把复杂的计算和业务流程这些后台服务交给这个云供应链去做,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就行。这个实际上就是时下流行的SaaS模式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应用。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入驻天猫的企业,觉得自己交给云供应链的服务费要低于天猫收取的手续费,他没有理由不撤出天猫。
西欧国家因为偏小,市场资源紧缺,所以他们的零售企业对外扩张非常迅猛。表现就是在华开设门店,早先时候还缺乏科学的分析,失败的案例不少,比如巴黎老佛爷。美国的内需比较大,所以零售企业的国际话进程较慢,当他们开始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电子商务已经比较成熟,此外美国的整个社会风气要比西欧保守很多,所以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他们选择了电子商务现行,探一探市场风向。很难说双方的优劣,巴黎老佛爷虽然过去失败了,但是其在国内的知名度高于美国的萨克斯第五大道和内曼·马库斯,最近他们又要再次开店。对于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而言,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的野心。
物流对比:美国相对简单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问题。和中国的情况不同,由于美国全国境内的消费水平比较均匀,所以建立物流体系相对简单。美国最大的两家商业包裹快递公司,联合包裹UPS和联邦快递Fedex都有自己的优势。UPS的总部位于亚特兰大,坐拥全世界最大的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一般的大件都是走UPS;而联邦快递总部位于孟菲斯,则非常接近美国的人口地理中心,联邦快递自己的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孟菲斯国际机场的货物运输量,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港,一般的快件都是走Fedex。除此之外,美国邮政USPS,一个私有化的国企,承担了小件以及对速度不是特别敏感的货运。这三家构建了非常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在全美各地分布十分均衡。除了像沃尔玛等邮寄到店自己取是借助其自有物流体系外,其他大大小小的电商完全依靠这三家。这也反映出美国企业的特点,即专注做好自己擅长的,把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国内的电商也许还在纠结于物流外包给第三方难以盈利这个层面,下面的事实也许会有点启事,亚马逊在物流这个环节上是亏钱的,几乎每一次的递送都是在倒贴客户,但是正是他们25美元以上免运费这个政策,吸引了大量客户,在客户心中牢牢建立起了世界第一的名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