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他正好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正在跟几个单位洽谈合作事宜,2013年准备扩建厂房。
许安邦是晶叶(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未来几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迎来“爆发期”,有利他们产业的发展,他们企业也准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
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立生物产业为战略新兴产业,首次明确提出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明确了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7大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任务。
其中生物医药排在七大产业的首位,被市场认为是目前战略新兴产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产业。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生物医药产业将促使2013~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并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这对我们生物企业是利好消息,该政策是顺应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预计未来20~30年都有好的发展势头,下一步我们公司计划加大研发投入以顺应政策利好的发展势头。”从事医学健康产业经营的许安邦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
3.6万亿盛宴待分享
据相关专家估计,“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水平,其中生物医药部分产值将达3.6万亿元。
如果要寻找一个利润率最高的行业,生物医药产业在首选范围之内。进入21世纪,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年增长约10%。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医药产业年增长超过20%,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跟国际相比,我国生物医药的产业规模有待扩大,竞争力有待加强。
眼下生物医药已被国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该产业将在今年迎来发展的转折点。据相关专家估计,“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水平,其中生物医药部分产值将达3.6万亿元。
按照《规划》,国家未来将全面加快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促使2013~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并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和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和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该政策使生物医药行业迎来重大利好,一些细分领域有望受益。“未来疫苗行业、基因工程以及蛋白工程三大领域最受益。” 上海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分析师告诉记者,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容易突破,靠国内研发人员的努力能做到,而一旦新技术突破,则对行业与企业影响较大。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要推动新型疫苗(包括治疗性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加速治疗性抗体等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研制和产业化,促进核酸类药物发展;发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与装备。
在疫苗产业中,掌握核心发展技术的一些龙头企业有望在未来产业规划发展中率先分得一杯羹。
从事疫苗产品的沃森生物(300142.SZ)董秘徐可仁曾经公开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内生增长和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借力超募资金,寻找合适的生物药并购标的,不断完善“大生物”产业布局。
不过,虽然《规划》提出,促进血液制品综合利用水平的升级,支持重组血液制品的研制和产业化,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血液制品行业存在难以破解的僵局,企业的增长受限。
在上述上海分析师看来,血液制品等行业提供的都是原材料供给,而这种供给受限制,短期很难有较大突破,因此血液制品行业受益或有限。
不过,从事医药行业研究的长江证券分析师邹朋告诉记者,国家会进一步支持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优先将浆站资源向综合利用度高的龙头企业倾斜。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细分领域的上市龙头企业最受益,毕竟在规模与市场上有优势,越优秀的企业越容易享受政策优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