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接下来我们再从总经理行为角度,看看总经理缺失的第二个表现:职责破坏。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先说说“职责不全”的危害。有些国有企业出于控制需要和“政治意义”上的权利分配经常造成总经理“权力不全”,于是企业中没有人可以对经营决策承担实际责任,在组织架构背后经常发展出许多条可以通往行政高官的政治连线,因此在国企经常会出现下级握有比总经理更大的隐性影响力现象。
在家族企业总经理权力不全则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董事长、总经理、监事长(三位挂有不同名头的“家长”)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但每个人都握有无上的现场临机决策权力;第二,散落在企业各层级的家族成员不仅充当了非正式偏颇信息传递者、通讯员(打小报告的人),他们还构成特权阶层,他们不仅会在工作中结交一些“私人关系”还对职业经理人上司的权力构成挑战。(由于简单鲜明,我们这里不讨论职业经理人出任的傀儡总经理问题)。
这样的“权力残缺”或者“职位角色的职责不全”都会直接构成组织运行障碍。下属会经常感到无所适从,来自不同上级的信息经常相互矛盾,更打紧的是当一个组织缺乏清晰的汇报线,上级权威脆弱,还会导致全体员工斗志的下降。
一元化领导一定是有战斗力组织的重要原则。
有了这个理解,接下去就不难理解那些跨级指挥、即兴指挥的老板对组织的破坏力了。很多老板对下级经理职权的侵犯,虽然经常得到下下级的欢迎但对直接下级的权力破坏影响是巨大的,这会导致各个层级的经理权力残缺、指挥意志不明。于是职责不全问题就会延烧到组织的基层,造成组织向散漫团伙的蜕变。
前面分析,老板插手下级事务一方面是由于中间断层,组织缺乏承上启下人才梯队。其实还有一些其它原因。创业起家的老板都是聪明人,一般都有一手特长,于是他的兴趣、习惯(癖好)、能力特长会对他的注意力和精力分配发生很大影响!据说明代有位皇帝善于木工,也就是做家具,做了皇帝之后他还是要抽出很多时间去做点木器活。老板们在工作中的乐趣毫无疑问要建立在这些个性因素上面。
随着局面的做大,角色的转变,老板们必须克服掉任性的毛病,代之而起的是领导力的发展。老板们在行为习惯上要自我超越和突破,在思想意识上也需要提升境界。他必须得担当起组织赋予这个角色的职责。否则老板这个无限角色的无限权力,将会摧毁整个系统的秩序。
(七)
总结以上讨论,给出以下观点和建议:
1。企业缺乏人才现象的根源在于总经理(老板)。总经理没有承担起组织建设的责任,没有使人才能力得到发挥;总经理的个人领导艺术没有为下属发展提供支持。
2。不能从内部培养人才的企业,一般也留不住外聘明人才。这两个问题有着共同本质。
3。对人的需求理解要超越动机理论,留住人才的差异优势在于组织对意义和情感的理解。
4。企业总经理缺位值得企业主深刻思考,要全面理解总经理的组织价值。
5。造成权力缺位来自包括制度上的与行为上的双重原因,缺位现象会延烧的组织基层造成整个组织混乱无力,像个团伙。
6。为此,总经理需要境界(思想认识)和习惯(行为)的双重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