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放大催生了5000多家乳品企业,而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价格战、乳业涨价风潮、降价风波、并购等竞争的洗礼,目前国内乳企不足2000家,行业销售额也开始向实力较强、品牌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等大企业集中,这种趋势在2007年将得到彰显。
在伊利股份(600887)、蒙牛乳业(2319.HK)两大巨头的引领下,中国乳业的竞争势头将愈演愈烈。两大巨头在牢牢守住一线品牌的地位后,开始向市场要空间,向市场要利润。这对于如何守[创业网www.cye.com.cn]住一线品牌地位的光明乳业来说也是一次“血拼”,毫无退路可言;而对于像三鹿、完达山这样处于上升势头的二线品牌来说,“跳龙门”的机会来了。2007年中国乳业仍将延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但迅速扩大的市场并没有带给中国乳业同样的利润回报,向高端要利润成为2007年中国乳业的一份“催账单”。
乳业阵营分化
资本,中国乳业的“大戏”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这个词。从旧乳业三国“光明、伊利、三元”到现在的“伊利、蒙牛”两强相争。资本之手一直在用它特有的力量左右着[创业网www.cye.com.cn]中国乳业。2007年,这样的期待似乎在向三鹿、完达山这样的二线品牌倾斜。而另外一些已经上市的食品类企业也将目光重新投向乳业。而2007年火暴异常的中国股市对中国乳业来说也是一场“好戏”的开场锣,变局难以避免。
与乳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家,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主营乳业的上市公司,包括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600597)、ST三元(600429),以及在美国[创业网www.cye.com.cn]上市的圣元。二是兼营乳业的上市公司,包括新希望(000876)、维维股份(600300)、新农开发(600359)、S*ST亚华(000918)、华资实业(600191)、新华百货(600785)等。
目前,在一线品牌中,伊利、蒙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伊利2006年年报来看,业绩有不俗表现。伊利的主营业务已经达到163.39亿元,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40%。在股权激励的刺激下,公司股价在[创业网www.cye.com.cn]二级市场得到投资者的追捧,目前稳定在28元左右,成为中国乳业第一高价股。而紧随其后的蒙牛同样表现不俗。从其公布的2006年年报来看,蒙牛乳业2006年实现收入162.464亿元,比2005年的10[创业网www.cye.com.cn]8.25亿元增长50.1%;盈利7.27亿元,同比增长了近60%。蒙牛业绩的快速增长也使得中国乳业老大的座椅之争摆到明面上来。伊利如何面对?这对2007年的中国乳业来说,是一场硬战。
这种局势对在斜坡上行走的光明乳业来说同样是一场硬仗。已经从一线品牌霸主位置退下来的光明乳业面临着2007年的晋级之战。当主帅王佳芬让出总经理,郭本恒走马上任,这也意味着光明的晋级战已经开始。用光明自己的话来讲,“2007年是光明乳业进攻、突破、崛起之年。”2007年,光明定下了公司经营计划:主营业务收入86.5亿元,利润总额2.4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取决于光明华东以外的业务能否有实质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