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介绍说这样的床位一般在每月350元—500元之间,看宿舍条件和床位多少而定。“一般十五平米的房间能摆三张高低床,也就是6张床位,这样稍微大点的房间床位价格就在450元左右,一间房就能收租金2700元左右。如果房间小了就是300或350元一个床位,一间房能收租金2000元左右,按这样算,一居室下来能收租金4000元左右,这比在校外的房价高不少。像这种房子中介能拿到就很满意了,房东和中介一般都做熟人生意,互相信任,毕竟学校不支持这种出租行为。”
校内房源少是租金高的主要原因。“也有一些研究生或大学生把自己的床位出租的,但我们中介一般不介入,因为学校有时会做检查,而且床位分散,租金不高,学生自己在网上登记就能做了。”张玲说。
对于校外的房屋张玲坦言群租能赚更多的钱。张玲算了一笔账,拿一间30平米的一居室为例,租金一般在1000—1300元之间,求租对象一般是白领。但如果把一居室的客厅和房间隔成两间,每间房摆两张高低床,就有8个床位,每个床位按300元来算,每个月有2400元的租金进账。“很显然群租更为合算,但群租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大学生。”张玲说。
据了解,中介出租房屋收入主要有两块:一块是直接承租房东的房子,然后重新格局出租,赚取差价,另一块就是收取承租人的中介费。前者能给中介带来更大的收益。
但群租居住条件很差,管理也比较混乱,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张玲对记者介绍,中介会与承租者签订合同,“合同里规定承租者要遵纪守法,不能在出租房内从事违法行为,不能破坏公共财产、房屋结构等等,”张玲说。但对于群租者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等方面中介有什么责任?张玲说中介对这些不能负责,也很少进行检查。“中介的主要目的是把床位住满,而且已规定他们不能从事违法行为,其他的中介不能管理,要看他们自己的约束力。”
学生群租的理由
小周是某高校研一的学生,他与正在上大三的女友租住了赵宏军在人民大学附近的房子,每个月800元的租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开销。
小周与女友都是独生子,双方家庭条件都属中等,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及零用钱在1200元左右,女友的生活费每个月有800--1000元,这都不包括各自穿衣或生病、从家到学校的往返路费等费用。
“两个人的钱加起来也够用了,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每个月的收入不到1000元,还得对付所有的花销呢。”小周把自己的床位以每月500元的价格出租给一个校外考研生,“这样算下来,其实我只用付300元的租金,学校吃饭很便宜的,一天花不了多少钱,衣服什么的都是家里买,没有什么大开销,除了和同学们出去玩或吃饭,所以在外租房子对自己在经济上没有什么压力。”小周说。
小周在学校住的是研究生公寓,四人一间很宽敞,房间带卫生间,条件不错。“主要是不自由,现在学校宿舍熄灯、开门、关门都有时间限制,有时觉得很不方便,另外,大学生还能结婚,那大学恋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还是在外租房住方便。”小周说,“学校可以管我们把床位租出去的问题,但是不能管我们在外面租不租房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成年人了,有这个权利和自由。”
小周女友的宿舍床位没有出租,她认为还是必须“掩人耳目”,“如果被学校抓住学生在外租房,学校会进行处分的,但很少有同学被抓住。而对于女生而言,出租床位其他同学会有意见。”小周女友说。
对于安全问题小周并不担心,“群租当然也有安全这方面的问题了,特别是个人财产被盗的情况经常发生,也有住在一起不合打架的,听说了不少,但是我觉得我现在住在这里没有问题,一个屋住的是另一个学校的俩大学生,一个屋住的是考研的,都很安静。但如果以后再租房子能不能找到这么合适的合租对象也是一个问题,到时候可能会考虑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吧。”
在外租房是禁还是疏
2004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校外租房。2005年教育部又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提出 “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也要制定措施,力求做到相对集中管理,努力为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2007年6月,教育部再次下达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在此通知中,不但重新强调了2004年通知的规定,在通知第三条中更加明确“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履行相关备案手续,加强信息沟通,严格教育管理。”
教育部一再重申禁止学生在外租房,学校对此也积极配合管理。但每一年开学,学校周边租房都会掀起新一轮热潮。需求决定市场,租房行情的高涨反映了学生对租房的需求,但一纸禁令是否就是杜绝这种现象?对于大学生在外租房是禁还是疏?
教育部“禁租令”出台后备受争议,有专家提出“禁租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妨碍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学校应该以市场选择为前提考虑学生住宿的问题。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学生的支持,但是租房又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呢?
在外租房的隐患不能忽视,很多学生没有独立在外生活的能力,安全隐患、自控能力及责任承担能力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有专家建议,教育机构应改禁为疏,提高学校住宿条件,进行人性化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选择权利,如选择室友,学生自己控制宿舍关灯时间等等,吸引学生参与集体生活,而不是以禁令强制学生接受安排。(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