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江苏旷达、津通、新城、龙城天禄、武进红土等5家创业投资企业在常州武进正式挂牌,其中四家由当地民企主导成立。面向海归创业人才的1000万天禄创新基金4月2日也在武进启动。
种种迹象显示,民间资金丰盈的武进,正努力打造新型资本经营平台,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则在尝试跻身“战略投资”行列。
飞身跃入新经济领域
据了解,武进平均每5户人家就有一个老板,累计个私企业已达6.25万户,注册资本总计达326亿元,民营经济总量占到全区的90%以上。
创业投资是一种专业投资行为——投资人向有升值潜力的新兴企业提供资本,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退出,获得丰厚的收益。统计表明,半年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几乎被外资包办,本土创投的话语权微乎其微。而业内公认,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本土创投的发展将缓解国内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也有利于疏导民间流动性,推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积极筹备推出的创业板和三板市场则为本土创业资金的退出提供了便利。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行事低调却雄心勃勃的武进民营企业家,不动声色开始了新经济的谋篇布局。
记者注意到,这一掌握着资本意志和力量的群体中,既有在商海沉浮了几十年的企业家,也有喝过洋墨水的民企二代;既有综合性企业集团,也有行业翘楚、隐形冠军。
对试水创业投资,他们并不仅仅是嗅到了其中高回报的商机。天禄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祖伟说:“创业之初,投资长江贸易中心市场,手头只有几十万,找遍了亲戚朋友担保。民企的发展离不开本土,也有责任带动更多本土企业发展。”
“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前年刚从英国伦敦留学归国的天禄创投总经理陈凌说,房地产企业受政策面、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但现金流比较充裕。现在很多海归领军人才回国创业,政府、专家为我们做出初选,寻找优质的项目,我们则在主业健康发展前提下,充分运作资本,探索企业的长远发展之路。
新起跳重塑“苏南模式”
“从投资实业到投资资本市场,是投资模式的一次升级。”河海大学苏南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安文教授认为,优质民企跻身创业投资,是苏南模式的一次“裂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