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龙:在市场里面寻求发展
cye.com.cn
时间:2008-6-2 10:19:14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佳 我来说两句 |
|
 |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继龙今年的头衔又多了一个: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任。
5月28日,第22届体博会召开的前一天,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承办的中国体育资源营销推介会召开。作为主办者,马继龙不仅带来了未来四年中国奥委会的营销资源,同时体育总局下属的棒球中心、棋牌中心、篮球中心等热门、非热门项目都悉数到场推介自己。
作为官方机构的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一直向外界表达的要逐步放开市场力度的态度从中可见端倪。
市场逐步开放
《中国经营报》:此次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举办的体育营销资源推介会由往年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营销资源推介会”,改名为“中国体育资源营销推介会”,怎样理解更名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在市场开发工作中的市场定位和工作定位?
马继龙:今年推介会的定位从原来国家体育总局系统的资源推介会演变成面向社会和市场层面的推介会。我们知道国家体育中心和项目中心是体育营销资源的拥有方,拥有大量的赛事资源。如果仅仅在这个系统内部来做这个活动的话,我觉得面向性是不够的,还是没有和更多的需求方进行沟通。我们力求在这次推介会上让大家有一个沟通的平台。
《中国经营报》:你提到奥运后十年,中国体育产业要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在体育总局现有体制下,从政策层面会有一些什么新的政策出台助推体育产业的发展?
马继龙:实际上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了,总局的职能、工作定位等等都在调整,现在的单项运动中心已经逐渐承担起各自项目在全国的责任义务。他们除了负责组建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以外,更多考虑推广项目发展,打造一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比如手球、曲棒球、垒球等项目中心,在这次推介会中主动要求发言。他们的发展潜力大,他们看到的是这个项目如何通过市场进行发展运作。总局原来更多的是一种行政干预,当时的思维跟奥运是接轨的,奥运争光共28个大项,我瞄准那28个大项就可以了。但是如何使这个项目通过市场的运作方式,使它能够发展普及起来,无论从工作理念还是工作手法都需要转变。现在我们拥有更多的中心,更多的协会,他们将会在未来中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经营报》:奥运年的体博会与往年有什么不同?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产业有什么作用?
马继龙:这个体博会不同往年,体博会这是第22届,历经15年。改革开放30年,而这15年是中国体育用品发展及其迅速的15年,参展企业近几年来的发展也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北京展馆面积10万平方米,总规模12万平方米,面积、参展厂商和密度都是历史之最。 正因为是奥运年的体博会,所以在招商中几乎没有做太多工作,厂商的参赛热情很高。这就是奥运所带来的带动作用。不仅如此,北京办奥运会后,尤其是国内的一些二线城市,需求量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会下滑。二线城市对体育有多层次需求,包括一些小的综合性赛事,这种需求肯定陆续走高。另外,奥运会对全面健身的促进必将是巨大的,反过来对体育经济、体育用品的发展促进,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像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从最初的10亿美元左右,迅速增长到80亿美元,他们现在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和中国市场形成反差。美国曾经被称为是全球体育用品的晴雨表,现在美国体育市场增长速度放慢,但是全球对此反映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体育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