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龙:在市场里面寻求发展
cye.com.cn
时间:2008-6-2 10:19:14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佳 我来说两句 |
|
 |
|
企业整合机会
《中国经营报》:很多企业认为奥运会过后未来四年赞助体育的资源将大幅缩水,你怎么看?
马继龙:不能说缩水。如果说从一个正常年度来看,中国奥委会的体育营销资源增长速度是平稳的。我们都拿基数是1来说,上一个周期是1的话,如果说没有北京奥运会,下一个周期最多是1.1,这是基于我们对往年的分析得出。但是有了北京奥运会,根据目前我们对市场的推测、企业对我们所表示的意向及向他们透露准入门槛后的反应来看,可能是1的4~5倍。所以它不是缩水的。我们不应该拿北京奥运会比。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包括美国在内,在奥运年都会是一个直线上升,然后马上下降,它不一样。因为本国奥运会的品牌价值和它所提供的平台都是不一样的。这没有可比性。
《中国经营报》:目前,我们看到国内很多体育品牌正处在收购与被收购时期。比如李宁在收购了红双喜之后,又计划收购国外一家知名品牌;安踏则出售了自己代理国际运动品牌的渠道公司;中国动向取得了Kappa在日本的经营权,收购了日本Phenix品牌等。你如何看待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体育品牌的收购与被收购问题?
马继龙: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商业行为。作为市场来说,各企业间的并购就是一种资源整合的过程。这种商业行为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经的一个过程,并购的出现证明了中国的体育企业已经开始向规模化、立体化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很多国内企业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迅速寻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不断充实品牌的文化内涵,做好做大自己的品牌。
《中国经营报》:今年的北京奥运会我们看到像红双喜、泰山等“中国制造”都跻身进入了奥运器械供应商的行列。通过北京奥运会,你认为中国体育用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奥运会是否会促进体育用品的真正成熟?
马继龙:肯定是会大大促进,这是毫无问题的。前期已经在充分表现出来了。后面,会有两个方面的趋向。一是中国举办国际单项和综合赛事的需求,并不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这种需求是长期的,因为它是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和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体育观赏的增长需求所决定的。二是奥运会带来的全民健身的热潮,改革开放30年老百姓口袋里变得有钱了,有这个钱能够支持他参加体育运动。
另外由于中国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各个城市,包括三线城市,都具备了能够适应老百姓健身的设施条件,这不像以前了,现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方面奠定了大家对健身的需求,那么这些需求又支撑了体育用品业还得发展,不发展就满足不了。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