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国内水泥行业“老二”华新水泥在四川达州的新厂正式开建,这也是华新水泥首次落子四川。之前,国内水泥行业“老大”海螺水泥已经宣布,将分别在四川广元、达州建厂,而中国建材也表示将入川投资建厂。
巨头竞相入川的背后,是四川灾后重建对水泥的巨大需求。业内预计,四川灾后重建对水泥的需求量将高达1亿吨,川内现有产能无法满足需求。
巨头入川争抢市场
达州是川东传统的水泥产业基地,在石灰石来源、交通运输以及市场需求方面具备一系列优势。华新水泥的新厂位于达州市渠县,总投资15亿元,一期投资6.5亿元,设计产能为日产4000吨,预计2009年7月竣工投产,建设工期将比平时提前7个月。
不仅仅是华新水泥,作为国内水泥行业老大,海螺水泥同样瞄准了四川。地震后,海螺水泥迅速作出反应,宣布将斥资40亿~50亿元,在四川广元和达州兴建水泥厂。除了广元和达州外,海螺水泥还计划在四川其他地区投资。预计两年后,海螺水泥在四川的产能将增至1200万吨。
竞相入川的还包括中国建材。5月28日,中国建材与成都市政府签约,计划在彭州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据了解,该项目已经进入实地选址阶段。除彭州外,中国建材还将在川内其他地区选址。
灾后重建水泥需求巨大
数据显示,2007年四川水泥的总体产量为62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只有2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不高,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早已列入计划,但这势必影响水泥市场的供需格局。
汶川大地震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地震发生后,四川一些大型水泥企业,如拉法基、亚东、双马以及利森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企业甚至停产,这将导致川内水泥企业产能大约减少1000万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