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产业先发展一步
廖翠平博士介绍,我国是光伏产业生产大国,在国际上可排第三,同时太阳能热水器在世界上用量最多,很多省市都在打造“光谷”概念,还有很多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都在进入这个领域。
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魏光普透露,2007年我国包括水电、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利用率是10%,其中太阳能相对较快,节约能源也很多,到目前为止太阳能已经节约了2亿吨标准煤。
据了解,到2005年底,全国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达800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500万平方米。全国有1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120亿元,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从业人数达20多万人。
但总体来看,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应用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魏光普表示,希望上网电价法早日出台,制定太阳能发电的价格,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目前,上海已在崇明建设了一个光伏发电示范型项目,暂时确定的收购价是每度电6元。在其他地方,民营企业享受不到这个价格,应借鉴国外经验,先把收购价格定在5元左右,从成本方面来说,大概4~5年可收回成本。
吸引投资可能超500亿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张先生表示,在成本上,目前太阳能发电是常规发电的20倍,风力发电是常规发电的2倍,推广利用投资成本很大,但这是必须要投资的,发展多了之后,成本就会降下来。
而一位投资咨询公司分析师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各涉足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投入资金普遍已经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部分龙头企业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因此,即使以50家左右上市公司各投入10亿元来计算,新能源产业可能已吸金超过50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仅2005至2006年,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总额已达60多亿美元。
王雪峰表示,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虽然投入成本可能超过传统能源,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等传统能源价格涨到一定程度后,新能源才有发展空间。相反,新能源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生存环境。
新能源调查·忧
过于依赖政府 缺乏核心技术
尽管新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一行业仍面临许多困难。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仍旧是畸形发展”,兴业证券分析师王雪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另一位能源分析师指出,目前新能源产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