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体系不完整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力度较弱,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王雪峰认为,“现在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可以说是畸形发展,主要靠政府推动,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并没有大家想像得那么热衷。”
王雪峰介绍,不少企业进入风电项目,仅仅是为了拿到经营火电等项目的“许可证”,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投入新能源的精力也可想而知。就拿太阳能光伏产业来说,即使是很多业内人士,可能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这么一个概念。”因此,目前仅靠政府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模式和机制,让企业能在里面好好地生存。”
技术是最大瓶颈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下,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因此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竞争力。
廖翠平博士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走势已紧跟国际走向,其中风能应用已呈现大规模化,光伏产业全球靠前,小水电、沼气应用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某些新能源技术还依赖国际技术。另外,海洋能、潮汐能等还处在初级研发阶段,有的还在示范建站阶段,未开始大规模应用;地热能目前只用于旅游地,发电用得少。
廖翠平也认为,除了政策,新能源的发展一定要依赖市场机制,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位分析师也说:“虽然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财政补贴,但对企业来说,技术才是核心。目前,新能源的许多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欧美一些少数国家手里,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