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如何提高国内需求的两个例子。
总之,确保储蓄者以市场利率获得利息,向借贷者以市场利率收取利息,这样才能使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最富生产力的企业。停止政治借贷,增加商业借贷。
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的自由市场
南方周末: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保护主义抬头,比如最近的轮胎特保案、人民币汇率惩罚性关税等,你如何回应?
巴尔舍夫斯基:当然,这些都是违背WTO条约的。
如果美国认为中国违背某项条约,他们可以跟中国谈判,或者将其变成一个WTO案例。反之亦然。用WTO框架来解决这些争端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也能迫使这些国家遵守条约。
你提到金融危机后保护主义抬头,我们确实看到一些国家出台保护主义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非常细微,因此受保护主义影响的全球贸易量微乎其微。
实际上,即便是金融危机期间,这些国家都还十分遵守WTO条约,没有让全球经济变得更糟,这一点倒让我印象深刻。我并不是很担心贸易保护主义。
南方周末: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欧美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了自由市场的忠实拥趸。你怎么看未来的趋势?
巴尔舍夫斯基:中国并不是一个自由市场的拥趸,我是指,如果你看看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或者那些向国有企业过度倾斜的政策。这些政策并非市场驱动,而是旨在控制市场,使市场朝着与市场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市场确实越来越自由开放,但在很多领域中国政府仍然试图控制市场。
我必须承认,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所有国家都有特定的“例外”。但是,由于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一旦中国涉及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自由贸易协定价值有限
南方周末:多哈贸易谈判停止后,现在双边贸易协议盛行,有人担心这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伤害,你怎么认为?
巴尔舍夫斯基:绝大多数自由贸易协定都是用来减让关税的协定,涵盖内容通常并不全面。这些协定通常涉及农业,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农业是一个政治敏感产业。因此,绝大多数协议价值不高。比如,多哈谈判有全球关税协定,用来降低国家间关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作用。世界上所有自由贸易协定价值都非常有限。
我个人认为,多哈回合谈判原本可能产生的重要成果是关税协定。因为在此之前,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由贸易协定的“繁殖”产生了像俱乐部一样的机制。世界范围内拥有上百家类似的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拥有自己的规则。我认为这种形式有风险。
如果多哈回合谈判能达成一个好的关税协定,那其他那些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也就没什么特别意义了。
当然,我乐见在各种自由贸易协定下各国市场、经济更加自由化,但你更希望看到的是,所有这些协议同在一块屋檐下,这个屋檐就是WTO。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