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存空间
为什么要转型?因为按原来的做法是死路一条。不光是无线互联网,如果看整个互联网,你会发现一个什么特色呢?
2012年大公司都纷纷想清楚了。这也得亏于周鸿祎。周鸿祎虽然教大家创业,但真正帮到的不是创业者,而是把创业者以前的机会都堵住了,为什么?周鸿祎好比是互联网行业的鲶鱼。我相信没有3Q大战就不会有微信。它让马化腾事后想清楚了:与其让你颠覆我,不如自我颠覆,之后才会有微信,以及对微信强大的支持,也才会有今天。另外,李彦宏前段时间给内部员工发了封信说要培养狼性,为什么?因为被周鸿祎咬了一口。
大公司醒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个领域但凡大公司能想得到的或者其实人人都想得明白的事,大公司一个部门就能做了,为什么让创业者去干?很多领域都是这样。
视频领域。优酷土豆除非投靠谁,否则独立支持会碰到很多大公司的阻击,一个是百度,还有腾讯视频今年也在发力。还有搜索战争,其实就是流量争夺,从这一点来讲,360和百度打的仗与360和小米打的仗没有区别,都是抢流量,360眼馋小米的流量也推出手机。
团购(O2O)领域。拉手网吴波今年只做董事长不做CEO,但是美团的王兴据说还不错,其他人不太好,但聚划算起来了。微信上做O2O也很猛。很多以前是创业机会的,渐渐到2012年为止,变成创业者给大公司探路——创业者辛辛苦苦做出来一个东西,大公司一想这样做行,就用一个部门把它做了吧,所有的创业公司就都没戏了。
社交领域。基本都剩下大公司了。但是我们海银资本投了一堆社交企业。为什么只有大公司的机会我们反倒去投资,道理很简单,因为这类大的社交公司是平台型的,我不相信新浪能把各个行业都做了,它只能做一个平台。因而,借助这个平台,每个垂直行业反而有新的社交机会可以做大,看似没机会反倒最有机会,这个机会在今年会凸显出来。
2013年下半年社交的机会会凸现,但是实际上现在做勉勉强强还能赶得上,甚至都已经有点晚了,为什么?我们其实前年底就布了一堆社交的局。
无线互联网领域。我们认为今年是无线布局最好的时间。不是说会多么热,出现多么大的公司,而是说2013年布局,2014、2015年慢慢会有一些公司起来。等到2015年别人说你看这个业务很好,我应该做,那也晚了,所以布局一定要提前一两年。为什么这么说今年是无线布局最好的时间?因为今年是无线的大低谷。
对于互联网,大公司已经看透,你如果还想用传统常规做法创业,门都没有,一个部门就把你封杀掉,VC也不会支持你。无线互联网也已经被看透了。为什么无线互联网出不来大的,因为你用传统模式玩的,大公司已经看透了。
什么是传统模式?有几条路,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一个是门户。互联网做门户赚钱,无线互联网门户能赚钱,大家没想到吗? 3G门户做了很多年现在也在转型,赶上过去时机不对,就是两条线争夺:一个是浏览器,另一个是App。现在App占上风,继续挺下去的话,浏览器还会回潮。但是,问题是浏览器回潮之后是不是做浏览器做门户就能玩大,很难讲。当然UC也是靠浏览器。但是浏览器和门户,到最后很难确定谁是能够长久竞争的,因为可替代性太强。技术一更新,您就没用了。做门户这条路充满艰辛,而且有做了这么多年这么大的还没解决生存问题,那些第四名做门户或者第四名做浏览器的基本就很难了。
第二是做App Store(第三方应用市场)。App Store未来一定属于平台本身,苹果做没有问题,现在安卓也做App Store,中国之所以越没进来不就一个政策问题,要不然轮得到别人做吗?
数字时代全部是数字化的时候,它是没有物理空间的,所以你做一个沃尔玛和做一个7—11是一样大的,当然沃尔玛更有吸引力,在沃尔玛旁边开一个7—11就可以了。App Store也没戏。
第三是其它大流量的,包括百度的搜索,百度收购点心也是为了流量。大流量一般属于谁?属于现有平台型公司,包括360和网银会有流量,因为杀毒。现成的大平台已经掌握了流量的,才会有流量,你从零起把流量攥在自己手里,这个显然不太可能。
传统常规的路数不光互联网大巨头们都想明白了,无线互联网大家也想明白了,那你还想按老路创业可能吗?不可能。
过去很多人创业成功,我们一点不羡慕,因为大家一开始不太懂,他们是大公司的漏网之鱼。因为大公司不懂这个规则,觉得你创业就合适,我就懒得去做,那是幸运。创业本来九死一生的事情,如果还靠赌博,幸运去生活的话,太危险了。所以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雷军就是把事情想清楚了,台风来了猪都会飞,先研究台风在哪儿,我往那儿站,这是一个更理智的态度。无线互联网如果您还用卖傻力气,用老IT民工的打法,看一个业务好,就玩命往深了做,未来可想而知。因为你卖傻力气拍脑门出来的业务,别人也能拍,最后的出路无外乎小的时候大公司懒得理你,等你做大了就成了大公司的靶子,把你干掉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