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华东地区一家老国企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了新的控股股东。新的控股股东是一家很骄傲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当然,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大幅提升这家老国企的效率,以便大家都赚钱。遗憾的是,几年之后,这家老国企的管理层还是原封不动,我行我素。
这家老国企的老董事长甚至这样刺激他的新老板:"我们是副局级单位,书记市长也奈何我不得。你老老实实做股东吧,不要想入非非"。据说,他的新老板为此浑身上火,在医院住了几天。
另外,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燃气集团在收购了某城市燃气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发现,对付这家老国企就像狗咬刺猬,不知道如何下口。原来的管理团队不肯让位,继续仗着当地政府的包庇,监守自盗。这家上市公司感到完全被绑架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两位新的控股股东除了愤怒(和打自己的耳光)之外,不能通过打官司的办法行使自己的控股权。
欢迎来到中国的并购行业!最近,我听到做PE投资的几个朋友(包括机构和个人)讲类似的故事。钱,一旦离开自己的口袋,就不能说还是自己的钱,不管对方是国企,还是民企。我赶紧安慰他们,其实,我们做股票投资,何尝不是如此呢?唯一的区别是,股民A也许可以把自己的灾难转给股民B。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King of Capital - The Remarkable Rise, Fall, and Rise Again of Steve Schwarzman and Blackstone。讲的是黑石PE投资,特别是并购业务的二十多年历史。听说国内已经出版了翻译本 (资本之王)。
虽然书中的不少故事我们都知道,比如,美国民众对buy-out 并购基金的抗议,以及在黑石公司IPO上市的时候,中国人(中投公司)如何申购30亿美元,如何巨亏,等等。但是,现在有人把它写成一本翔实的历史书,险象环生,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这本书最大的遗憾是,在美国做并购生意太简单了!只需要融资,找到并购目标,发出要约收购,裁员,改善管理,然后就赚大钱,或者....亏大钱!
这太没有刺激了!不需要设计开曼群岛的秘密账户,不需要喝茅台(600519,股吧)酒喝得死去活来,甚至连行贿都不用!更谈不上官二代。整本书391页,没有一个带着腥味的故事。
坦白讲,我不喜欢这本书。我还是宁可读中国的企业故事,因为中国的故事惊心动魄,富贵险中求。在中国做并购的人们会发现黑石的故事太过于世外桃源,甚至....书生气太重。这是我一直拒绝写这个书评的原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