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靠收购国企
到目前为止,太平洋拥有三大产业:一是太平洋工程集团,二是太平洋工业集团,三是江苏太平洋投融资集团。工程集团旗下资产是太平洋在各地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公司;工业集团旗下资产则是严介和从各地收购的国企。
由于严介和始终对外宣称从来没有合并过资产报表,因而并不知道太平洋资产的真正分布情况。但在严介和惊人的资产中,来自所购国企的份额非常惊人。有知情人士透露说,工程集团的账面资产庞大得要以百亿为单位去衡量。
因为媒体深入调查严介和所购国企的经营情况,太平洋收购国企已经转入了"地下作业"。在前不久的某个场合,严介和曾经不经意间表示自己收购国企的最新数量是41家,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南,但其对后续追问就避而不答了。因此,收购国企对严介和身价贡献的比重到底有多大,目前还完全是个谜,而可以肯定的是,严介和真正发迹就是从他大量收购国企时开始的。
“BT”模式揽工程
2002年,白手起家的严介和注册成立太平洋。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但严介和亲属称其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严介和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起点,源自他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
严介和解释的“BT”模式,就是自己垫资建好基础设施项目后移交政府,再由政府在几年内按约分期付款。严介和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严介和垫资上马。
从宿迁一役以后,严介和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按照严介和的设想,太平洋基础设施的单子要在2008年前突破5000亿元。太平洋基础设施项目的平均毛利率是35%,由此可见与其妻及内弟全资拥有太平洋的严介和的个人身价了。对于钟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缘由,严介和直言不讳:“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有钱上马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肥肉哪还轮得着我严介和吃!”
在对严介和的几次采访中,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而多数电话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官员打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