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收购折戟 严介和图谋再出手
组建上海和北京两家公司,是严介和今年的两大任务。按照各自的定位,上海公司主要负责承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北京公司则主要疏通政府关系,以及收购各地的国企资产。可见,在江西和吉林的打包收购失败后,严介和并未就此罢休。
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严介和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因此,让上海的公司承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在江苏的太平洋显得更加名正言顺。”严介和话锋一转说:“虽然基础设施产业为太平洋建设集团提供了90%的利润,但收购成为地方包袱的国企资产是维护公司和政府关系的重要途径。”
由此看来,太平洋的商业模式,实际操作时并非严介和表述的那么易如反掌。事实上,太平洋去年在江西省景德镇和东北吉林省打包收购约180亿元国企资产被紧急叫停,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吉林省收购失败的具体原因还不太明朗,而在景德镇收购失败则完全是因为江西省有关部门出面干预的结果。
严介和拒不承认自己垫资上马基础设施项目和收购国企资产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当被记者追问逼得没有退路时,才思敏捷的严介和均以“嘿嘿”一笑避过这个话题。然而,这么多年来,在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垫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太平洋通过“零竞争”甚至是“零价格”取得当地大量国企资产,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严介和去年在景德镇折戟的项目,就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和80亿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合作协议》。同样,太平洋的吉林收购行动也有基础设施项目做铺垫。
对于2005年两起收购失败的原因,严介和归结为正负资产打包方式不适合中国国情所致。正负资产打包收购方式,是严介和创新出来的,即将负资产和正资产的企业并在一起打包,收购方以零资金进行收购。其实,严介和过去收购的31家江苏国企资产,其中相当部分就是以正负资产打包方式收购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太平洋收购的大量国企资产果真一文不值,在80亿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合作协议》被叫停后,严介和更应该加紧在景德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才是。按照严介和的说法,单做基础设施项目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且还不需要像他所说的那样工程产业要为收购的国企进行"输血"改造。然而,太平洋至今还未表现出启动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意思,严介和只是反复表示太平洋不会放弃。
虽然基础设施项目和国企收购搅拌在一起的魔方,被严介和转动得令人眼花缭乱,但他至今并没有出售一家过去收购的国企。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教授把企业并购分为三类:养猪、养儿子和当贩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严介和似乎是在把已购国企当作儿子在养。不过,严介和“养儿子”的目的,仍旧是维护和企业所在地的政府的关系,一旦该地没有太大利益潜力可挖的话,严介和商人本性就会显山露水,把江苏苏辰公路工程总公司从苏北泗阳县迁至苏州市,应该就算得上一例。严介和说:“苏辰迁到苏州后,很快就签下了几亿的单子,这是它在泗阳县几年工程量的总和。”(陈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