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的历史已经有180多年,从1887年英国人发明安全火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火柴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廉价打火机的普及,让火柴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曾经红火的火柴都几乎销声匿迹。
伴随传统火柴角色隐退的,还有那各地大大小小的火柴厂,它们或转产,或关闭,存活下来的也是苟延残喘,目前全国上规模的传统火柴企业已不足50家,全年销售额约为5000万元,一件(1000盒)的利润平均0.7元,每小盒仅仅几厘钱,平均只有2.6%的利润,相较现代企业的高盈利能力,传统火柴业基本是微利或无利状态。
但是,传统火柴消亡的同时也为艺术火柴的出现创造了可能。就像沈子凯所说:“当打火机满天飞,人人都在用ZIPPO的时候,原来的个性和时尚就变成了平庸和无趣。当大家都在玩时,这个东西往往就不再好玩了。”
如今,穿了“新衣服”摇身一变的艺术火柴早已远离火柴最初的功用,已不再是一种廉价的点火工具。现在艺术火柴的材料和工艺也与传统产品有不小的差别。例如传统火柴使用便宜低档的油面纸,而艺术火柴用的是白卡等高档纸张,还使用了外盒腹膜等包装技术。火柴本身的材料,艺术火柴用的是2mm×2mm的东北精选小白洋,火柴头也比传统的要大,而且长短规格不一,极富个性。
而且作为世界上数量仅次于邮票的收藏品,传统火柴的火花(火柴盒上的贴画)这一小众市场给艺术火柴以很大的启发。而对于上世纪70-80年代生的年轻群体而言,包含童年回忆的火柴经过重新包装,甚至可以与实用功能完全剥离,而仅仅成为一种收藏品。“送财”的概念也让这种价格适中的产品适合定位于小礼品,在旅游景点、综合商业区等地点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