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夏,海南又陷入小低潮,多数公司的项目基本停下来,开发西河西路北段的公司准备退出。而赌性很强的冼笃信决定逆势收购,买下了整条西河西路。
能赌赢吗?冼笃信没有把握,但是“汽车热”的经历告诉他,只要政策一来,海南就如同念动了一句芝麻开门的咒语。
那一年,海口市大概是全国惟一还没有装上红绿灯的省会城市,这似乎成了海南商业环境的一个隐喻。
疯狂的地产
“做什么都难,除了赚钱!”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海南商人愿意跳出来认领这句豪言。
1990年、1991年地价开始缓慢升温,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公布后,在“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鼓舞下,低地价、低税收、气候宜人的海南成为房地产公司的福地。
据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回忆,时任三亚副市长的江上舟,从廖主管的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挖”去了一个叫夏明文的人,担任三亚国土局副局长,专管土地拍卖。夏不负所托,第一块地就拍出了每亩380万元,当时可谓天价。舆论哗然。“省政府非常紧张,担心这么高的价格会把各地投资者都吓跑了。但没想到恰恰相反,全国的商人全都被吸引来了。”廖逊说,“那时哪有什么开发商的概念,有人发现原来发财如此简单,成立一个公司,划一块地,拿这块地去银行贷款,盖个房子,一涨价就抛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