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好事多变
看到了市场,王锦红夫妇要过的下一关,就是审批关。人胎盘代加工这个行业,在全西北乃至全国都可以说是首例,因此相关部门的审核异常严格、谨慎,这使得王锦红的紫河轩从2008年12月筹备,直到2009年4月才正式开张,光是装修图纸,就被打回了三四次。“相关部门对我们这个行业,是有顾虑的,一方面,怕我们卫生条件不够,硬件不达标,出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怕我们私自收来人胎盘,加工出售,带来法律和伦理的问题。所以,我们以食品代加工的名义,上报金凤区卫生监督所审批时,对方对于我们这个店非常重视,小到防鼠防蝇、杀菌顶灯,大到无菌区的布局设计、工艺流程,卫生监督所的人都实地进行了考察,给出了专业性的意见。可以说,他们是以做药的某些标准,来要求我们的。”
最终,卫生监督部门授予了紫河轩卫生许可证,但他们也给紫河轩的经营划定了“框框”——只能为产妇家属送来的人胎盘做来料加工,不能私自收售人胎盘相关产品。过了食品卫生这一关后,紫河轩顺利通过了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审查,但税率目前仍未确定。因为人胎盘加工这个行业之前没有,税率没有依据。
C 逆境求变
今年4月,准备了4个月的紫河轩如期开业。然而,生意却让王锦红夫妇大大失望,1个月里,仅仅有3单生意上门,收入450元,而水电、员工工资等费用,就超过了3000元。这让王锦红夫妇再一次陷入了矛盾的困境中。
破釜沉舟的王锦红,想到了最笨的一招。她动员了可以动员的所有人,上街去发传单,不止是她和丈夫,甚至连她60多岁的老父亲也揣着传单,见到孕妇就发。然而,第二个月店里的生意依旧不见起色,只有15人上门做了胎盘胶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