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重在“创”字,起在“创”字,创即“创意”、“创新”、“创造”,而我们经常所说的“点子”,即是这几个“创”的一个浓缩,创业网(www.cye.com.cn)从2006年11月17日起推出“赚钱金点子”故事联播栏目,让我们在这里聆听“金点子”,开拓思路,开启财富之门。同时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信箱:chuangye#vip.sohu.com(请将#改为@)
上期链接:创业网“赚钱金点子”故事联播之六十八:为“持卡一族”的特别服务
2007年1月24日 第六十九期
小指甲钳里找到的大商机
梁伯强是那种扔到人堆里就找不着的人,他这种长相的南方小老板几乎满大街都是。
他聚龙集团下的中山圣雅伦有限公司卖的东西,也属于扔到抽屉里或许就找不着的东西———指甲钳,并且只有指甲钳。
他的指甲钳有个别致的名字,叫“非常小器”,梁伯强说,他要当一个给全世界剪指甲的“小器之王”。就是这个“小器王”,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指甲钳行业的领军人物,在全球指甲钳业中位居第三。
起家:从暴发户到“小器王”
梁伯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小器王”,六年前,他的“聚龙集团”是排行全国第一位的人造首饰生产集团,当时他的产品行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最多时年逾6000万。
虽然已成为当地人眼中数一数二的暴发户,但是梁伯强却感觉“累心”,他说:“因为旅游纪念品消费市场基本是谁便宜买谁的,完全没有品牌的认同,不仅每天跟同行打打杀杀的,公司里也有很多人学了一点技术拉了几个客人就自己跑去单干,这么做下去我觉得没意思。”
在不断思考改变的同时,一张报纸改变了梁伯强后半生的命运。
那是一张包过东西、还被人用铅笔在上面画得乱七八糟的旧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话说指甲钳》,在文章中,当时的总理朱镕基在一个关于轻工业的会上说了一句话:“我从来没用过一个好的指甲钳。”一个跑轻工业的老记者回忆说,当时朱镕基总理拿着一个剪指甲时不会让指甲乱飞的韩国指甲钳为例,要求轻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
梁伯强看了这则“过时”的新闻以后,非常兴奋。凭自己做了十多年五金制品的经验,他认为这其中一定有文章。国家总理日理万机,一个小小的指甲钳能够引起他那么大的关注,这说明指甲钳并不小,其中有空白点。
于是,梁伯强跑遍了当时全国仅有的五家指甲钳生产企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目睹了中国指甲钳产业一个时代的结束———五家企业全部死气沉沉,而其中一家制订第一部指甲钳产品规范的老企业甚至在他的注目下被贴上了封条。
但梁伯强并没有因此灰心,他就是认定了这个行业。于是开始了一次指甲钳全球大搜寻。
8个月,他跑了20多个国家,光韩国就去了30多趟,每个礼拜都去。他扮成进货商,前前后后从韩国777进口了一千多万的产品,买回来就低价抛售掉,为的就是能有机会打入“敌人”内部,得到最先进的技术。在这次“长征”的过程中,梁伯强还出了一次车祸,一瘸一拐地,他走完了漫漫征途。
而命运给他的回报是全套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超过韩国质量的样品报告。
这个当时36岁的广东商人就这样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上了全球争霸之路,去建造他的指甲钳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