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多资金丰富、生命力旺盛的民营企业相比,“海归”们在穗创办企业的情况如何?市人事局、科技局主要负责人昨日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时揭开了谜底:到年 底,“海归”们创办企业达509家,其中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34家。
但漂洋过海回穗创业的“海归”们同时面临专项资金缺口大、融资难、创业失败率高等六道难题。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旭东、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助理巡视员刘德在昨日的汇报中均提到,融资乏术、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海归”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
申请专项资金入围率不到1/3
为改善“海归”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资助留学人员短期来穗服务,广州市设立了“留学人员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拨出专款开展各项活动,2000年至2002年共拨款400万元,从去年起提高到每年150万元,资金额度有小幅增加。但刘德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来穗工作,专项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刘德介绍,到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理各种手续的留学人员数量,已从2000年的117人急增到2003年的860人,今年l至11月更是高达1006人,申请安家费和科技项目启动费的留学人员成倍增长。“由于申请量大,竞争十分激烈,入围率往往不到1/3,引起部分留学生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