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除中国区之外,MSN被微软永久冰封了。说到它的近况,真是让人感慨万分:你我都是它一度辉煌的见证者,“有事没事挂着MSN”在当年是白领阶层的象征;现在它却沦为一款近乎于鸡肋的应用,甚至成了网络诈骗高发地。
微软此次在中国的举措,是希望将MSN变为Windows8的入口。没错,对各位中国用户来说,沉淀在上面的关系并没有消失。但作为它大起大落的见证者,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在MSN身上发生的“杯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本次做客《产品》栏目的嘉宾是“触宝”创始人王佳梁与“个推”创始人方毅。
王佳梁,微软离职员工。虽然他在微软时并未效力于MSN团队,但他也曾替位于上海、离他近在咫尺的MSN全球研发部干着急。对于旧东家的产品,他认为,MSN的问题都在于细节,而MSN与QQ的交手,成就了如今中国互联网领域顶级高手——腾讯的第一次、也许是唯一一次逆袭。
方毅,多次创业,曾推出的产品包括手机备备、个信、个推,个推刚刚庆祝完“用户超过两亿”。他心直口快,在微信群中曾经当众“调戏”过马化腾。巧的是,在PC端,MSN败给了腾讯QQ;在移动端,他的“个信”败给了腾讯微信。他和MSN曾经拥有相同的对手(而他们也都失败了)。
本期观察家 王佳梁
微软前员工、“触宝”创始人
MSN的商业运营方面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刚进微软没多久,2006年左右,微软在上海成立了一个部门,做MSN全球研发,把整体研发的一部分专门切给中国来做,就在徐家汇的港汇广场。有三百多号人,分工很细,光一个“登录”功能就考虑到各种情况,最后要上百人来做。把MSN比作一艘航空母舰,它需要一整个战斗群,边上肯定要有护卫舰、直升飞机,中国团队就相当于一个护卫舰。
起初MSN是一家为了对抗AOL,提供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相当于互联网接入服务)服务的微软子公司,AOL有一个AIM,微软就推了一个MSN Messenger Service来增加用户粘性。没想到它比预想的成功很多。
MSN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很流行,北上广深的白领都用MSN,我感觉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后来它就没落了。
它最明显的问题在于产品越来越僵化,停滞不前。它的产品的功能实在太贫乏了,或者说有用的功能都没有,却加了一堆用户看来很鸡肋的功能。白领阶级最有感触的是,MSN的对话窗口必须要在Windows任务栏里面,如果上班聊天的话,任务栏那里一堆东西在那儿闪,老板走过去就能看到。QQ不一样,只有右下角一个小图标,按一个快捷键窗口就弹出来了。
还有“传文件”。IM的主要工作是聊天,传文件是辅助的功能。MSN无法实现“断点续传”,加上自己的网络不稳定,没有传过去还要重新来一遍。最鼎盛的时候,QQ还是承载一个备选工具的作用,后来所有人都用QQ传文件了,尤其是比较大的文件。
这些都是用户体验的细节,但它们让MSN慢慢地丧失了白领用户群体。白领本来是非常顶MSN的,因为大家都觉得QQ属于学生用的东西。我觉得,从战略的思路来讲,MSN比QQ更清晰。它通过IM工具开始,慢慢加上一些社交属性,比如加上Spaces。最后却是QQ赢了,这多多少少有运气的成份在里面,它本身的规划包括整个产品脉络上并没有显得多么地前瞻性。
MSN靠的是战略,而QQ靠的是战术。进入中国的时候,MSN就像QQ的颠覆者——那时候上网的人不多,但谁都知道QQ。
QQ的执行力很强,产品的用户体验也好,它一直在想用户需要什么,用户需要我就做。我估计QQ也没有太多战略布局,你想QQ是属于内部竞争式的,不管那时候是不是这种文化,肯定有那种苗头了,甚至有些机会主义的成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