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堵更要疏 推进利率市场化
愈演愈烈的“吸储大战”已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警觉。他们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间利率不断抬升以及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都增加了银行兑付风险。专家表示,“考虑到现在银行间资金的紧张局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加速积累的趋势。”
央行连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锁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也减少了一般存款余额,进而拖累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指标,使得部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可能无法达到监管机构提出的75%的下限要求,如果不能有效缩减贷款规模,或者说为了日后能继续增加贷款,银行就不得不通过吸收存款来降低存贷比。由此,各家银行“血拼”揽储就不足为怪了。
而且,目前监管机构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在负利率和理财等高收益市场面前,企业很难选择让资金进入银行存款渠道。因此,没有高额返点,银行很难吸引到大额存款资金。
对于揽储大战,银监会已对多家商业银行的违规揽储行为进行了处罚,并明确表示要从源头上防治违规揽储行为。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以存贷款时点规模为核心的传统考核方式,建立“风险与约束相称、激励与问责平衡、当前与长远兼顾”的激励机制。
但专家指出,金融市场的管理仅靠查处、打击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在存款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银行难以进行正当的价格竞争,因此各种违规手段才屡禁不止。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作为资金价格,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毫无疑问是优化经济结构、化解经济问题的首要一步。央行应在稳妥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水平现在仍是铁板一块,但其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适当放开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主要意图不是抑制经济过热,而是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性,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灵活调整,对整体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不过,接近监管机构的某位人士表示,现在不是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合适时机。利率市场化不可能在贷款占商业银行资产主体,商业银行又在资源配置中占主体的情况下实现,这可能导致银行体系的财务危机。如果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耗费成本超过万亿的金融改革成果可能毁于一旦。
“某国有大型银行的客户经理小刘最近到处找钱,在各大企业客户中间来回跑,希望能谈下几笔资金在银行账上趴一段时间,哪怕是就呆12月31日这最后一天的“过路钱”。“其他费用都好谈。”小刘说。
小刘说的费用主要是指存款返点费。他介绍,与去年主抓贷款不同,今年银行对存款非常看重,而且个人绩效考核也和存款挂钩。“现在来看,我的存款日均指标肯定完不成了,只能冲一把时点,这样业绩不会太难看。而我们支行资金缺口在3亿元左右,领导也在为找钱上火呢。”正是在抢存款的压力下,存款返点费水涨船高,每个季度最后一天这种关键时点的费用从今年年中的千分之一,上升到了目前的千分之二三。也就是说,在12月31日这天,1亿元的“过路钱”放在银行户头上,对方可以拿到20万-30万的返点佣金。
这无疑触犯了高息揽储的监管禁令。专家表示,高息揽储是我国利率市场价格双轨制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现象,由于我国目前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造成存款的真实成本和官方存款利率之间的矛盾和差异。 目前的措施是加大监管力度,但最为重要的是 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利率真实反映市 场资金的供求情况。”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