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09年主要是在冲贷款规模,今年以来,各银行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存款立行”。大大高于去年的存款任务让基层客户经理们极为郁闷。
小刘说,今年,分行给我们支行下的存款任务是新增存款9亿元,而2009年全年的任务是新增存款3亿多元,“今年我们基层人员的日均存款余额也提升了近50%。”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下半年以来,我们行已经打了两场拉存款的战斗。由于我们是国有大行,费用上控制得非常严格,所以收效并不显著。现在我们支行的存款余额还差1亿元左右。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虽然各家银行的客户经理都在不遗余力地拉存款,但收效甚微。基本上,各家分行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完不成全年下派的指标。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息揽储再现江湖。该股份制银行人士坦言,完不成任务也是死,违规也是死,如果没被查到也就过了这道坎。正是在这种心态下,部分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人士开始铤而走险。
该人士也证实,现在银行抢存款非常激烈,只要听说企业有闲置资金,各银行客户经理都是一窝蜂地去抢。反正资金是价高者得。
不过,他强调,现在监管机构查得非常严,一般的小单不值得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资金规模肯定要在亿元以上。分行年底要完成存款指标,领导也在着急找钱,这样就可以一事一议,领导在批费用上也会相对阔绰。
储蓄大腾挪 资金转圈防缩水
在银行基层人员四处找钱的时候,从三季度以来的储蓄搬家却在抵消着存款增长的效果。
央行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其中,在加息的背景下,10月居民储蓄存款反而锐减7003亿元,刷新单月降幅历史纪录。如此大规模的储蓄搬家,在历史上确属罕见。
面对不断创出新高的CPI,走进“负利率时代”的国人不再甘心让个人资产在银行“缩水”。加息后2.5%的基准利率相比10月CPI4.4%的同比涨幅,负利率已让市民有了“钱放什么地方都好,就是不能放银行”的想法。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则显示,10月股市新开户数达到117.3万户,新增基金开户数为21.9万户,环比增幅均超过10%。股市成为分流储蓄的一个重要渠道。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企业存款,个人储蓄的流失不会对银行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他介绍,就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款而言,大部分且较为稳定的是企业存款,以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支行为例,一般是企业存款10亿元,个人存款2亿元,比例在5:1的水平。
但是,银行最为看重的企业存款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负利率”下的资产缩水。
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成立了持有金融牌照的财务公司来绕开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大型企业将资金调拨到财务公司中进行统一管理。由于财务公司持有金融牌照,其资金来源可以作为银行的同业资金。而监管规定对同业资金可以双方自行议价。
某国有大型银行人士说,现在同业存款的利率基本上是在同期限Shibor利率的基准上加100个基点,具体价格和一些银行资金运用的渠道有关。比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渠道宽,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协议存款的资金价格相对高一些。而有些中小银行,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提供价格的能力相对弱一些。
上述银行人士指出,由于同业存款并不计入一般存款,也就是说对降低银行存贷比没有太大贡献,而银行也不将同业存款计入到相关人员的考核中去。“拉不到存款,只能抓几单同业,而对于同业存款,相关人员最多拿到一些营销费用的奖励。”
不过,到了年底,各家银行的基层客户经理都会血拼“买存款”,来完成存款时点指标。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财务公司的资金会很快转入大型企业手中,并以一般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毕竟,在关键时点,1亿元的资金会有20万元左右的收益,折合年率达到70%左右。
“钱还是那些钱,但是转了一圈,就会让相关利益方都拿到收益。”业内人士指出,在年底这一关键时点上,各家银行的存款指标可能再度飙升,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可能陆续上演。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