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业广告变为动画经典
动画由乔治·亚瑟·布鲁姆(George Arthur Bloam)制作,卡通形象设计则来自于迈克·达拉斯(Matt Dallas)。刚开始只是以商业广告的形式在电视台播出,各电视台也向[创业网www.cye.com.cn]“孩之宝”公司收取了高额的广告费用。可动画片播出了半年以后,“孩之宝”发现,《变形金刚》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占到了当时美国所有动画系列片收视率的[创业网www.cye.com.cn]40%。于是,“孩之宝”开始出售《变形金刚》的动画片版权,反过来向电视台收取高额的版权费。同年10月,《变形金刚》动画片的收入已经成为“孩之宝”变形金刚盈利计划的主要部分,占全部盈利的1/3。
1985年《变形金刚》已经是“孩之宝”公司盈利额仅次于《星球大战》的产品。到了1985年底《变形金刚》已经成为美国动画片的出色作品之一,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创业网www.cye.com.cn]家重复播放了近10年。至此,《变形金刚》真正完成了一部商业广告动画片到卖座率极高的动画系列片的蜕变,成为世界动画史上的经典。
变形金刚“变”出了衍生品
在1985年和1986年这段时间,变形金刚除了玩具和动画片以外还推出了一系列产品,高级彩色贴纸、拼装模型、服装、杂志、系列漫画、文学作品、原声CD等等衍生品都相继推向市场。在此后的5年间,变形[创业网www.cye.com.cn]金刚为“孩之宝”带来十几亿美元的巨额利润。到1986年,第一代变形金刚[创业网www.cye.com.cn]玩具销售开始出现饱和状况。于是,“孩之宝”又推出变形金刚电影版《Transformers The Movie》和《变形金刚2010》两部续作,在延续原有剧情的基础上,推出[创业网www.cye.com.cn]“补天士”、“惊破天”等新一代人物。新一代人物的登场,再一次带动了变形金刚系列产品的销售增长。
金刚变形为中国玩具
由于在玩具的设计思路和动漫片剧情的发展方向上无法达成统一,变形金刚的日本东家TAKARA在1987年的时候开始与“孩之宝”闹别扭。“孩之宝”以3集REBIRT[创业网www.cye.com.cn]H推销头领战士系列,而TAKARA则单方面进行头领战士的开发。之后TAKARA迅速推出35集的《头领战士》、42集的《隐者战士》和38集的《胜利之斗[创业网www.cye.com.cn]争》3部日本版续作。
在主创者为《变形金刚》的前途起纷争时,上海电视台译制的《变形金刚》“光临”中国,虽然只是在北京等大城市的电视台每周六播出一集,但是对于有幸成为第[创业网www.cye.com.cn]一批观众的孩子来说,周六是快乐的象征。
此后,“孩之宝”公司授权广州白云山玩具厂制造,鹏利公司经销的变形金刚悄然上市,当时,全国许多城市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不约而同地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最近,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的玩具,开始进入[创业网www.cye.com.cn]国内市场。连日来,在全国各地,各大商场的玩具柜台被挤得水泄不通,顾客们争相购买变形金刚玩具送给自己或是亲友的孩子。在经济能力大幅提升,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带动下,父母亲都想为孩子买更多的[创业网www.cye.com.cn]东西,以往被视为奢侈品的玩具也就成为儿童的生活必需品……”
国内《变形金刚》动画片除了美版前三季外,还播出了《头领战士》,但之后的《隐者战士》等续作并没有播出。而玩具上则更多的是第一代变形金刚和组合体为主,白云山玩具厂生产的变形金刚[创业网www.cye.com.cn]在当时售价从15元到99元不等,为了促进销售,几乎没有采用美国[创业网www.cye.com.cn]市场上惯用的组合体捆绑销售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