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房价、股价之后,猪肉涨价竟仍成为这个夏天整个中国关注的最新焦点。然而细心的读者也开始注意到,谷贱伤农,奶廉伤牛,山西频频爆出杀牛倒奶的消息,不由得令人在心底泛起了嘀咕:明年牛奶能否步肉价后尘,也要节节攀升?
这样的担心也许明天真的就变成现实。
当越来越多的百姓关心“菜篮子”、“米袋子”的时候,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在考验着政府的调控能力。在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猪肉价格的涨幅首次超过鸡蛋,成为拉动物价上涨的主力。根据官方的数据看来,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将维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除了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涨,而我国粮价与相关副食品价格的比重在物价指数构成中较高,成本因素的拉动必然也决定物价将上升。虽然养殖成本不断增加,但是收奶价格上涨幅度却赶不上饲料涨价幅度,致使奶农经济效益降低,日前,山西等地一些奶农已不堪重负,出现了杀牛现象。明年奶价能否成为物价上涨的帮凶?
其实欧洲奶粉涨价足可以为这种观点提供佐证。据英国的国家奶制品发展局数据显示,在去年一年时间内,英国的批发牛奶的价格翻了一番,而奶油的价格也上涨了23%。这些增长也出现在了澳大利亚,脱脂奶粉是奶制品加工的一种重要的原料,而在去年一年内,脱脂奶粉的价格从每吨1262欧元上涨到了3030欧元。同时以生产奶酪而闻名的北欧Arla奶制品企业的奶制品价格也出现了很大的上涨。就在上个星期,该奶制品工厂称,将不再生产瑞士多空奶酪,这也主要是由于原料价格过高,使得企业继续生产这种奶酪根本无法获利。由于干旱,也引起澳大利亚奶价上涨,在今年年初,澳大利亚政府就宣布今年的奶制品出口预计将会下降24%。
但是,国内情况却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按理说,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型企业在国内乳品市场份额虽不能说已经三分天下,但其产业集中度极容易形成价格同盟是不容置疑的,但液态奶的价格却纹丝不动着实令人费解,乳品企业在商场、超市的促销活动倒是一轮接一轮,一直不“随行就市”进行调整,把企业应得的利润白白地奉送出去,据有关部门估计每年大约有100多亿元。究竟是价格低廉引起宰奶牛,倒奶现象?还是我们的牛奶生产多了?还是有效需求不足?
但多处求证得到的结论却是非如此。国内著名农业咨询公司东方艾格咨询公司总经理黄德钧表示,目前中国人均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天76克,来自奶类的蛋白量仅为1.5千克,而发达国家高达15克。2005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21.7千克,不足亚洲平均水平的一半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城乡居民粮食消费进一步下降,动物蛋白消费持续上升,乳品作为重要的动物蛋白和钙质来源,将成为城乡居民的日常食品。东方艾格认为,奶类消费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而农村奶制品消费严重不足,城乡人均奶制品消费为11:1,奶牛存栏量超过1200万头,还有1000多万头牦牛,2200万头水牛,虽然奶牛总户不少,但良种比重低,平均单产只有3000多千克,是美国的40%。奶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从洋品牌进驻超市的速度就可以感同身受。记者在家乐福、物美、美廉美等超市了解到,目前部分奶粉均已上调价格,其中以进口奶粉涨幅最为明显。现标价164元的一款金装美赞臣奶粉,原售价不到140元,涨了将近30元。据美赞臣在厦门召开的年中销售大会透露,受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半年美赞臣仍有涨价计划,不过涨幅不会太大。在洋奶粉涨价之后,国内奶粉厂商并未跟进,但国产奶粉企业仍以低价策略来抵制成本挤压利润空间以防御好不容易得来的市场份额,但这又能防御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