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据上海市人事局近日统计,在上海已有留学生创业企业3600余家,总投资额超过4.6亿美元,规模颇为可观。于是,海归与“本土派”的企业博弈已经在所难免。
恰逢天时
如今,可以说海归们归国创业正恰逢天时。为了吸引海归回国创业,全国各地都纷纷推出优惠条件:北京市规定,归国留学人员在京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创业网www.cye.com.cn]创业资助;深圳提出,出国人员个人到深圳创业,前期费用补贴采取无偿资助形式;从事科研工作,经认定属高科技项目的,可获一次性科研启动经费10万至15万[创业网www.cye.com.cn]元人民币;南京除设专项资金吸引留学人才外,对留学人员的户口指标编制不受限制,配偶随迁,未成年子女和父母可在南京办理入户。另外,一些地方的新技术开发区还为归国创业者提供10万元到30万元的创业基金。
相对而言,本土企业中,国有企业也好,私营企业也罢,多多少少都与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享有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今[创业网www.cye.com.cn]年的《全球创业中国观察报告》显示,近5年来中国创业环境逐渐好转,2006年与2002年和2003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创业环境评分为3.03。研究中心[创业网www.cye.com.cn]的专家说,只有综合评分超过3时,创业环境才进入良好和很好的状态。因此,中国创业环境目前属于良好状态。可以说,在天时上,海归企业和本土企业多少战平。
地利之战
从地利角度上看,不论是对本土客户的了解,还是销售渠道的建立,本土企业都占据着显然的优势。
商业竞争的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内市场的发展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与不规范性。而此时,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创业网www.cye.com.cn]更多地依赖于“政府关系”和“客户资源”。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环境了解透彻,而且深知国内行情,在企业的运营中,更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相对而言,海归所创办的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就远不如本土企业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有市场,都需要深入了解,有没有足够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不是不断成长的市场,这些都是海归创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对本土市场的不了解是海归创业者们最大的壁垒。他们往往有技术,但是创业办公司,不能仅仅从技术着手,而更多的是从客户[创业网www.cye.com.cn]的需求开始,从市场的调查开始,再回溯到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创业网www.cye.com.cn]北京必必普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斌从海外归来,经过创业后,感叹:海归怎么才能赢?只有比“土鳖”还要“土鳖”,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