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三:“样板店”是加盟托,在内外勾结中骗钱
少数不法特许人通过前期对几个加盟店和样板店的包装、造势进行内外勾结,让考察者看到火爆的生意,其实这些全都是加盟托。等客户加盟了,特许方就只顾收取加盟费、管理费,别的事情就什么也不管了。前不久,天津的杨先生与一家汽车美容连锁机构签订了协议,投资5.8万元在天津体育馆附近开了一家汽车美容店。但很快周先生就发现,总部名义上以低于市场价所售的汽车美容产品比市场价高得多,并且经常变换生产厂家,不挣钱不说,有时还因产品质量问题损坏顾客的车赔人家钱。几个月后,周先生被迫终止了与加盟商的合作。
陷阱四:合同陷阱,就是让你看不懂
某些特许加盟授权方,满口承诺回收产品,但他们会在合同上注明要达到他们的产品标准;同时,这些标准又非常模糊。柳州市的刘女士就是忽略了合同,盲目加盟了西安的一家凉皮店,最后亏了3万多。
柳州红盾律师事务所的莫晓丹律师看过刘女士手中的“特许经营合同”后,说其中所有的条款都是对加盟者的约束,而对“捷××”违约后该承担什么责任不置一词,这种“不平等条约”还是不签为妙。
陷阱五、变相销售产品,假连锁真直销
目前还有一种“加盟”,其实是商家借助加盟的晃子在变相销售自己的产品。两个月前,北京程女士从网上看到一则加盟广告,称加盟某品牌的工艺饰品店,投入1万年赚10万元!下岗在家的程女士于是东拼西凑借来一万元,加盟了这家总部在北京的工艺品店。并和总公司签了加盟合同,付了6000元的品牌使用服务费。程女士加盟的这家工艺饰品店,其货物由北京公司统一提供,专卖店布局也根据公司提供的图样统一装修,虽然说是加盟仅需1万元,可程女士租房子、装修店面,前后也花了3万余元。但是生意并不如程女士想象的好,在经营中程女士才发现,这些工艺小饰品,在街头地摊上很常见,而且地摊的零售价比她的批发价还要便宜,开业后她就根本没赚到钱。就这样,钱没赚到不说,又欠了上万元的债。
陷阱六:搞特许加盟背后“大圈钱”
目前,特许加盟已成了某些不法分子快速圈钱的“新战场”。如前年武汉兴起的“智慧鸟”玩具租赁店,其创意和潜力被很多投资者看好。可是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加盟者抱怨,位于武汉的总部似乎更注重铺设连锁点,对交了加盟费后的每家店却缺乏必要的“照顾”,以至于玩具周转不畅,最后天津所有加盟店都走向了倒闭。
这些“圈钱”厂商不难识别,往往有以下几个特征:没有健全的运作体系;不能提供必要的持续培训系统、管理和物流系统;没有发展后劲等等。作为投资者,要选择强势品牌合作,详细了解授权方的资力背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