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2点,一家24小时营业的火锅店前仍停满就餐客人的车辆。 本报记者 来 洁摄
深夜的北京街头行人和车辆稀少,然而灯火通明的金鼎轩方庄店却是一个热闹的世界,欢快的音乐和服务员热情的招呼扑面而来。无论楼上楼下,还是散座包厢,都坐满了吃夜宵的客人,笑语喧哗响成一片。
“我们店24小时营业,客人随时都有饭吃,晚上也有正餐的炒菜,不过夜宵更优惠,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30多种广式小吃每种48元。”服务员赵春娅一边麻利地清理桌面,一边介绍菜单。“我也记不清每天晚上翻多少次台了,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客人都经常找不到坐位。”赵春娅的话说得没错,记者起身离开时,立刻有两位在一旁等候的客人走了过来。
生意红火的金鼎轩只是北京众多24小时店中的一个。近年来随着夜晚活动人群的不断增多,24小时经营模式在北京得到快速发展。
便利店、餐馆、书店
经营业态日渐丰富
24小时营业模式最早出现在销售生活用品、食物的连锁便利店。2005年,上海就有3000多家通宵营业的便利店,通常开设在繁华商业地段或者居民区,店面不大,开架售货,一些商店还提供缴纳电话费等便民服务。灵活、应急、便利、快捷,是便利店最突出的特色。“Hi————24好邻居”便利连锁店永安路分店店长曹华说:“晚上8点到12点是我们营业的高峰,大超市一关门,我们的客流量就明显增加。在早晨多数店铺开业前,我们的生意也很好。”
近些年来,看好24小时营业模式的商家们纷纷加大了市场开掘力度,经营业态也逐渐拓展到餐馆、书店、药房等。
日前,麦当劳中国区副总裁罗凯睿宣布,麦当劳将加大24小时餐厅业务的推广力度,旗下超过半数餐厅将加入到24小时营业的行列。目前,麦当劳在国内的800余家门店中已有400多家实行“24小时营业”,北京一年内就增加了30多家这样的餐厅。此外,马华拉面、永和豆浆、避风塘茶楼等中式快餐纷纷布局设店,就连主攻中式正餐和小吃的眉州东坡集团也不甘落后。眉州东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郭晓东说,眉州亚运村店作为24小时店,经过一年半的市场培育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近期准备把团结湖店也升级为24小时店。
地处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店是北京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晚上经常能看到不少周边的学生和居民在此看书。王先生说:“我经常下了夜班就到这里呆上一个来小时。晚上在这看书,既安静又凉快,我很喜欢这个惬意的氛围。”光合作用书店主管品牌销售的一位负责人说:“这家24小时营业的店已经开了4年,此前我们在厦门还开设了一家。”
北京的夜晚让商家们发现商机,亮如白昼的商店唤醒了北京的夜。因工作需要频繁往返于京穗两地的李先生,对这个变化颇有感慨:“过去,才晚上10点多,好多商场店铺就不营业了,想吃个夜宵都很难。现在方便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