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目标客户
耐心培育市场
曹华说:“我们的店虽小,但是操作灵活,服务周到。”在这家可利用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便利店里,货物种类达到2200种,包括冷藏、冷冻、烟酒饮料、百货等10大类,日常生活的各类必需品都能找到,这个季节最畅销的是水和休闲食品。此外,个别便利店还会为顾客提供简单的热食,包括茶蛋、牛奶、包子和盒饭等。
“到餐馆吃夜宵的多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郭晓东介绍说,“他们的消费很理性,一方面对菜品口味、店堂环境等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希望物美价廉,价格比较便宜。针对他们的特点,眉州开发了特色夜宵,除了通常的烤羊肉串,还有烤鲫鱼、烤藕片等特色烧烤,有上百种的麻辣烫,还有玉米粥、红薯粥等多种粥品,人均消费20元左右。此外,眉州对夜间服务质量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保证服务不打折。”
24小时营业,意味着为更多的顾客服务,同时也意味着投入更多的资金,承担较高的人力、水电等运行成本,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目前开展得并不充分。方庄美食街上,除了客流络绎不绝的金鼎轩,大多数餐馆已经歇业。上海首家24小时营业书店————思考乐书局浦东店在坚持了一年半后,终因亏损500万元于2005年3月停止营业。部分药店也因为“守一夜只卖20元”,悄悄退出了24小时服务模式。同时,洗衣店、水店等更多消费者需要的服务业夜间营业的不多。
“通宵营业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在商家具有较强的实力,并且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的情况下,才适宜使用。快餐店、便利店等24小时店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成本相对低廉,因此在推行24小时营业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说,“目前,国内的24小时商店发展较快,但由于各地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存在差异,实现普遍盈利还有待时日。尽管现在过夜生活的人增多了,但晚间客流仍然需要一个培育期。”
“随着都市夜生活的丰富,晚间的消费需求肯定会逐渐增长。这个市场有很大的潜力,但是需要耐心培育。”郭晓东对24小时经营模式很有信心,“24小时餐馆是一个循环的概念。24小时营业不能光算夜间的人力、水电等成本账,而应该‘全天候’通盘考虑。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保持一个‘美食+合理的价位+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的定位。这样会给顾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会让他们更认可企业的品牌,消费起来也会更加忠实。同时,企业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和现代化的管理,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夜间的物流和人力成本。”
便利店在午夜12点到凌晨6点这段时间内,客流量非常少。但是,曹华有自己的理解:“24小时是‘好邻居’打出的牌子,扩大了我们的知名度。”快客便利店午夜至凌晨的销售情况尽管不如正常销售时段,但24小时营业是便利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一种特色经营模式,也是便利业态对于其他业态的一种时间经营上的弥补。24小时的经营模式体现了便利店倡导的“便利、快捷”,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卖场、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在营业时间上带给消费者的不便。
|